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45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研究初探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二十世纪以来,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环境教育所被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现状及问题,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以及研究实践探究式教学,提出水环境问题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建议,完成“水”这一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里的“教”与“学”的问题。 高中地理 水环境教学 方法与途径 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浪费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现象日益加重等原因是现代社会水环境污染、破坏的原因。高中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水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而施水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树立民众水环境意识,通过教育使

2、受教育者懂得如何展开环境保护,并将其付诸行动。如何把水环境教学实践和高中课程理论概念、纲领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成为了当前急需做的研究。 一、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 云南高中学校地理教材为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教材的“必修课程”到“选修课程”中有关“水资源”的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上看,水环境教学可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课程地理与水环境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例如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南水北调工程产生的原因为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2.教学模式 “怎么教”作为高中水环境教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水环境教学过程其实是达成水环境教学目的的实

3、施过程,它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构建一种合理的方式、方法把知识教授于学生,注重学生特点及情感态度,这样可以提高水环境教育实施的效果,二是地理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更有教学效果,可以结合不同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地理教学安排的课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基准,这样做可以使得水环境教学更能渗透于环境教育课程,达到实际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问题 1.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在形式上表达为“渗透式”(融入式)与主题式。由于我国存在应试教育,高中传统的教学里有较多教学误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环境教育观仍然停留在地理知识本位上,没有特别注重学生素质的

4、全面发展,水环境知识体系和技能也就没有那么好的实施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虽然教学课时可以保证了,但教学状态和效果不佳。 2.高中生水环境目标培养 教师对认识环境教育不足,环境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统一的体系,导致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水环境教学目标里实施不平衡,课程地理知识与水环境教学知识分开而来,没有了统一性和完整性。 3.高中生水环境意识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水环境教育知识有局限性,有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水环境问题关心较少,认识水环境问题只局限于课本,在生活中去思考、观察水环境的机会较少。 三

5、、高中地理水环境教学途径及方法 (一)课堂教育 1.充分利用地理教材,采用“渗透式”水环境教学法 经过分析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里的教学内容,水环境教育内容在地理第一册(必修)、第三册(必修)和选修二、选修五、选修六这几本教材中体现较多,虽然第二册(必修)中有关水环境内容较少,但是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较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结合“渗透式”教学把地理课程教育与水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让高中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水环境知识中去。 2.结合乡土教材,注重探究式教学设计 (1)讲清内容,注重把乡土地理与课程地理相结合,既要讲清楚概念,又要通俗易懂,学生接受容易。(2)人与水环境的关系解

6、释全面,如讲到水资源的利用,不能仅讲到水环境保护,却不提水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意义,要使得学生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既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实现良性循环。(3)探究式教学注入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更形象、生动、更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为探究式教?W提供辅助,例如有代表性的幻灯片、摄影、视频录像、自制电脑辅助教学(CAI)课件等都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水环境问题,掌握水环境基础知识。 (二)课外教育 1.开展讲座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一些水利局、水文局的专家等科技人员举办水环境科普报告、水环境知识专题、水环境法制专题演讲等。通过专业人员来做有关水资源破坏、水资源污

7、染以及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等报告可以使得高中学生对水环境教学重要性和意义更加了解,加深对水环境的情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开展水环境教学专题读书会与辩论赛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全校师生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籍,例如寂静的春天,水环境保护等绿色环保专题活动,通过“阅读探讨行动”的形式加强课外水环境教育活动。也可以定期不定期抽时间来组织师生以水环境为主的专题辩论赛,来增强、提高师生们水环境知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水环境主题班会 高中学校每个星期的班会课作为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课堂之一。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给学生做相关方面的指导,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知识

8、的文章到讲台去与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对水环境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学习,拥有一种优良的心态和意识,提高对水资源的关注度,从而养成保护水环境的习惯。 1姜建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特色分析D.地理教育,2018(5)16-18. 2王永梅.高一地理新教材与环境教育目标的整合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

9、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Thomas.J.B阿尔Wald Celeste Fraser.World Geography.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3.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

10、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段玉山.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北京高等教育,2018.126-129. 5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2018.27-96.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

11、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6陈澄.课堂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