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63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互联网是教育与信息化融合创新的技术引擎,文章从微观个体学习者,中观行业发展和宏观社会演变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从教育文化理念、教师素养和大数据优势三个方面提出“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关注教育?c信息化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之后五年教育信息化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2018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支持网

2、络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 (一)微观阶:学习者个体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变,公民学习观念、教育理念均与时俱进。学习者个体作为微观阶,由原先的被动式教育接受者向追求主动化个性教育转变。即由原来的“标准化”规范个体向“私人订制”个性化个体变化,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提出的改革性要求。 (二)中观阶:行业发展变迁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发展需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新能源等十个重点领域1。从中观阶层行业新特点、新发展领域、新目标可以看出,未来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对于未来行业人才的需求从精准的有技能、有知识、有基本素养的工

3、人向有创造力、创新性、科技化、社会责任的数字公民变迁,对核心素质培养,学习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三)宏观阶:社会演变趋势 我国发展从“站起来”到“强起来”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环境的演变。我国已经从工业时代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将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数字学习时代。社会环境进化需求塑造了终生学习理念,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二、信息与专业教学融合创新路径 “互联网+”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旨在将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创新,促进产业智能化。互联网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模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驱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学习环境变革的引擎,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一)

4、 教学模式创新 微观学习者个体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定位在思维和行为上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供给侧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者个体从被动接受教育灌输,转向主动性发掘自身偏好,对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环境提出开放性、多元化、个性化等需求。 因此教学模式中应将学习者置于主动者地位,给予多元学习资源,在其自发选择性学习后,提供思维交流、实践探索、质疑辨析的智慧创造环境,并通过学习过程表现给予数字信息记录、分析,并反馈给个体,优化学习。除了翻转教育模式,也可引进VR资源,构建智慧教育模式。 (二) 教学内容转变 行业领域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有了质变,从对机械化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有创造设计才能、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

5、等素质的数字化公民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转变起到联动效应。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应仅涉及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创造力、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引领和指导。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角色的教师需要发展立体化的素质能力。从基础教育出发,如小学教育应以开发创造思维、提问质疑、保持好奇心、敢于尝试、协同合作等品性,在中学及大学教育中应培养思考表达能力、观察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加强校企合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学校与企业行业关系,让人才从受教育者走向生产者过程中不脱节。 (三) 教学环境演变 宏观社会性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透明互联提供了数字学习环境,另一方

6、面将衍生终身学习理念。互联网的发展将改变工业时代“学校-教室-座位”这一封闭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弹性学习正在不断出现,未来将实现无边界学习环境。 国家通过降低互联网信息成本,减少“防御性”投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化。在信息化教育阶段,学校及教育机构应配合政策投放丰富教学资源,创造网络信息学习环境,打造线上线下覆盖的互联网教育、数字学习环境。 三、信息与专业教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学习理念转变 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对教育体系改革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技术并非万能,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源上需要教育学习理念的转变。观念、思维、理念的转变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的思想行为的演变。如今的信息和教育融合

7、,只能起到技术上的优化,而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需要社会对智慧学习理念的传播。 (二)教师素养提升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素养提出多元立体化要求。例如提升教师设计素养,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师引导素养,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潜力、辨析解答等;教师诊判素养,针对学生学习、表现,评判学生差异化学习方向、模式;教师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教育功能,发掘教育资源等。 (三)大数据优势开发 大数据是未来深度学习、行为分析等趋势发展的要素,对智慧教育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从人才培养角度,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测评未来各领域人才需求量,人才素养需求等,从学校角度,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学生学习轨迹、学习效率等

8、。 四、信息与专业教学融合创新的启示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互联网支持,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紧跟社会文明发展趋势,行业领域发展方向和社会个体思想演变。“互联网+”框架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将助力教育发展,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化、教育效益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一下几个方面的同步推进;(1)全民思想理念革新。教育发展是国之大计,但不应局限于政策,仅依靠学校变革,必须从思想角度转变;(2)行业参与教育。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均体现进入行业,优化产业效益,突破技术,造福社会。行业可通过互联网将需求渗透传达至教育机构,同步行业需求和教育导向。(3)教师素养培养。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离不开教师,文明时代的教育将向大师、向社会、向实践、向世界学习。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教师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教师的素养要求多元化、专业化、层次化。 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创新改革对教育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应结合国情,学情,生情深化研究,在落实相应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同时发展数字教育理念,加快素质教师培养,进一步创新融合教育信息与教学,较快现代化教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