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76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表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是理性认知不深刻、情感认同不足、践行意愿不强,践行技能缺乏。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思考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状况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794。 G71 A 2095-3089(2018)04-0219-02 一、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较小,正处于世界观

2、、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这一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自然是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任务。设计并发放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就在于更真实、客观地了解、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准确把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寻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能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本次问卷调查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进行。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校内五年制高职学生,涉及会计、药学、助产、护理、汽检等五个专业的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9.3%

3、。 问卷经过精心设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以掌握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为重点,分别从基本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计。另外,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也设计了一些问题。共设计了四十三个问题。 二、调查状况分析 (一)认知状况分析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回答“知道”的占49.7%,回答“知道一点,不太懂”的占39.6%,还有10.7%的学生回答“完全不知道”。 【问题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主要内容是?” 仍有9.9%的学生将其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公民

4、道德相混。 【问题3】“你是否可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44.4%的学生选择“基本知道”,38.5%的学生选择“仅仅知道概念”,1.48%的学生回答“完全不懂”。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超过半数的学生并非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认知是认同的前提,缺乏理性认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同时,调查还表明,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不够理想,但却没有进一步了解的意愿,这从【问题8】“你经常通过各种渠

5、道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学生的选择中得到答案。对这一问题,只有23.3%的学生选择“经常”,14.4%的学生选择“从不”,而选择“偶尔”的竟达到62.3%。 (二)情感认同状况分析 【问题6】“你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是 ”, 81.5%的学生选择了“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但选择“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与我无关”、“没有必要”均占8.2%。 【问题7】“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心是否认同?”36.3%的学生选择“完全认同”,49.6%的学生选择“基本认同”,但仍有14.1%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问题25】“你认为我们的国家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目标

6、”,63.3%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差距,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11.6%的学生选择了“差距很大,难以实现”,还有15.6%的学生选择了“已经达到这一目标”。 【问题28】“你对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社会”,40.7%的学生表示“较有信心”,16.4%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但有15%的学生选择“没有信心”,另有27.9%的学生回答“说不清”。 【问题29】“你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规范认同吗?”45.5%的学生表示“非常认同”,28.3%的学生表示“一般认同”,仍有18.6%和7.6%的学生选择“不认同” 和“不清楚”。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五

7、年制高职学生体现出较高的情感认同,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学生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情感认同,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对公民层面的认同度高于国家层面的,国家层面的又高于社会层面的。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状况 【问题33】“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吗?”57.2%的学生回答“总是会”,29.7%的学生选择“多数情况下会”,但也有极少数表示“不会”。 【问题36】“当你在校园里看到乱涂乱画,损害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的行为时”,45.5%的学生会“制止这种行为”,33.1%的学生选择“不会制止,但是会在心里鄙视这种行为”,2%的学生选择“当

8、作没看到,不想惹麻烦,但自己不会这么做”,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说“别人都这么做,我有时也这么做”。 【问题38】“当你在考试途中发现他人作弊,你会怎么办?”47.8%的学生选择“制止并报告监考老师”,39.7%的学生选择“不会制止,当作没看见”,还有12.5%的学生选择“别人作弊,我也作弊”。 【问题40】“假如学校举行学生民主评议大会,你会怎么做?”45.5%的学生选择“积极参与,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身的权利”,28.7%的学生表示“即使去参加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缺少相关技能培训”,12.6%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不会参与”。 【问题41】“假如你在找工作时受到了性别、家庭、种族等方面的

9、歧视,你会怎么做?”58%的学生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得到妥善解决”,21.7%的学生选择“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但不知道如何解决此问题”,还有11.9%的学生表示“发发老骚,忍气吞声,灰心丧气”。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上,践行意愿不强,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相比,知行脱节较严重;二是在践行技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技能不足。 三、现状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社会大环境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一定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影响,在【问题17】“你认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

10、原因是?”的调查中,39.3%的学生选择“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12.4%的学生选择“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17.2%的学生选择“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文化既打破了我国国内的文化格局,又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价值观也表现出从主流向非主流、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不同的文化现象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多元的文化相互碰撞,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塑造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其很

11、难做到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影响。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处于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更多的社会问题被暴露出来,如诚信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这些社会热点和敏感度较高的问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问题5】“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中,58.9%的同学选择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但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

12、环境,五年制高职学生难以辨别事物的真伪,甚至会产生歪曲的见解,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二)学校环境 在分析学校环境的影响之前,先看相关的问卷调查。在【问题5】“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中,只有10.6%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问题18】“你认为学校现在开设的思政治理论课程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怎么样”的调查中,只有41.7%的学生选择“作用较大”,34.2%的学生选择“作用不大”。再如【问题17】“你认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有14.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学校领导不重视”。 五年制高职学

13、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关键时期。但高职院校作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的主体,在实际的教育中,其“有效主体”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过分专注职业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未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自身因素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进入高校的,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层次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方向感、

14、目的不明确,行为习惯养成较差。在心理特点上,这些学生存在着自尊心强与自制力差的矛盾心理,缺乏主见和是非观念,还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在思想意识上,爱国意识较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总之,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性格大多还处在不定性的不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个体认知水平、自身思想认识程度,这些自身的因素都影响着五年制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

15、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学生是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但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存在着理性认知不深刻、情感认同不足、知行脱节。为此,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是,构建梯级的认同培养机制

16、。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但价值观念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要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感性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的梯级认同培养机制。感性认同或者说认知认同,是价值认同的感知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就是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能否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每个具体价值观的内涵。它解决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问题,这是进一步认同的基础。情感认同就是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从情感上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意、肯定的态度,是对感性认同的进一步固化,实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也就是“入心

17、”。“入脑”、“入心”的最终目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在感性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于形。 二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实现“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的重要环节。但调查显示,思政课的这一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为此,必须探索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比如构建思政课“模块”教学新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各模块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创新教

18、学方式方法, 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践行的新途径和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发挥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场地位。虚拟社会的迅猛发展态势对现实社会影响深远,已成为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虚拟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将虚拟社会、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实现真正的融合,从而实现价值的人格化、大众化,最终实现价值的内化和转化。 1美乔纳森?佛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田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杨玳

19、梧,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18 4施卫娟,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调查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8(3) 5朱岚怡、郭怡,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调查J,党史博采,2018(8)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夏元珍(1974-),女,安徽庐江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