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76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书本过渡到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技能,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其临床技能训练。但目前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本文针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教学思考。 日常生活 训练 教学反思 G642 A 2095-3089(2018)15-0049-0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学的专业内容,是要求学生们必须掌握并且熟练操作的课程。作为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一门重要内容,人们需要运用这些技术针对各种功能障碍,采取积极的措施,最终能够早日回归家庭。所以它是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

2、活动中进行功能重建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桥梁1。但在目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有一些体会和感悟,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重视程度不同 在教师眼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内容,因人而异,步骤多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很好内容。而在学生眼中,这些内容简单乏味,甚至没有学习的必要。所以在本章节课程的讲解中,同学们不重视,配合度较低。因此,教师相对重视,学生直接无视的差异较为突显,导致学生大多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流于形式,应付老师布置作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

3、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还应该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 2.日常生活活动内容相对庞杂 刚刚开始接触日常生活活动内容的学生觉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包含内容相对零乱、冗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科书及实训指导多是只强调了针对偏瘫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以及转移训练,而没有进行教学方法的分析和其他内容的教学和实训指导,所以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整理并且补充相应的教学视频。在自我照顾和家务活动中,多数教材只是简单的罗列知识内容,所以需要教师对自我照顾和家务活动等重点评估内容进行示

4、教后,学生在对知识点的把握上才会有相对提高。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教学思考 1.正确分析学生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们,正是舞象之年,充满活力又不失担当。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未来逐渐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便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本人采用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视本节课的内容。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便学会了穿衣服,但是如果他们失去了一些动手能力和出现一些意识障碍如一些中风的患者,作为未来康复治疗师的我们会教患者穿衣服吗?又该如何教?口令如何下达?层层递进,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5、,将口令等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材料便于学生进行练习和复习,这也是对教材的充分的补充和整理。 2.改?M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们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为了突破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们排演准备好的情景剧,让同学们指出在沟通中的不适言语和行为。然后再让同学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指导”患者”穿上衣,教师从指令、体位等一一纠正、点评。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并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人在课堂上还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将每一项作业活动分步骤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讨论、学习,教师同时点评作业活动分析的内容。但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6、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设置,控制好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抓住重难点内容,进行小组内比赛,以及小组间竞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本节课内容,本人还安排了抽签游戏以及步骤拼图等游戏运用在小组教学中。这些方法都非常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一知识内容的重要性。 3.完善评估体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

7、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定要给予学生反馈并且合理评分。本人采用了教师评分与学生评分相结合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来自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肯定会给演示者带来自信,这会大大的弥补职业类学生性格上的缺陷。因为在初中时,他们常常是老师或家长们眼中的“坏学生”,常常自我否定。为了能够让他们重塑自信,课堂上的表扬显得尤为重要。 三、总结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

8、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

9、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其实在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是知识的受益者,学生也给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动力,推动着教师的不断成长。在所有课程的章节中,老师都应该注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更应该教授他们学习方法。以上是本人教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以上内容希望多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并且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1闵水平,孙晓莉.作业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2018.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