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620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各个群体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地存在,合理利用从众心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众心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从众心理概述 从众心理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施提出,他给从众心理的定义是“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意思指一个人在真实存在或者在想象中存在的群体压力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对从众心理内涵的阐释不尽

2、相同,但普遍认为,从众心理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与群体效应的压力下,个体主动或被动选择建立自身与社会、群体之间沟通交流,以此寻求某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在高等教育大背景下,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特征较为复杂,从众现象较为频繁,弱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造成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独立性差。 (一)缺乏判断力易导致依附心理。大学生因为受到自身性格中软弱、缺乏耐性、无主见等问题影响,加之经受了学习、恋爱、生活、就业中不同程度的挫折,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导致依附他人心理产生。 (二)责任心不强产生避错心理。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希望得到奖赏

3、,避免受到惩罚。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的好处是使个体有莫名的心理安全、满足感,甚至回避责任。 (三)人格不独立致使自信不足。大学生处在心理形成时期,心理活动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格上不独立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过分盲从,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四)群体压力导致压力心理。现代心理学认为,群体是由两人以上构成,有着相同目标,以一定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群体活动中存在每个成员遵守的思想准则与规范,并且要按照群体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教育过程中从众心理的有效应用 研究大学生从众目的是为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与之沟通交流,最终引导他们发展时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建立良好有序的结构。正

4、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研究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从众的规律,指导其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众现状,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对待从众现象,不但要利用它的积极一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要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即使是积极的从众现象,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性格存在的弱点。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理智对待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是在风气氛围的熏陶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大学生思想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环境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5、它为教育者有效利用从众现象创造条件。 (三)培养正确的群体舆论 舆论是一种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在群体舆论推动下,群体成员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学生处在班级、宿舍等群体组织中,必然会受到群体舆论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时,要广泛发挥群体舆论力量,在思想认识上使学生自觉接受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发挥集体的影响作用 从众是群体心理效应的一个表现方面。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处在各种群体之中,个人心理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制约影响。利用群体的影响可对个体进行正确的引导感化。群体内多数人赞成的观点,会产生明显或隐蔽的压力,对个体发生影响和作用,使他们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与群体内多数人

6、保持一致。 (五)树立学习榜样 大学生社会角色、文化程度、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相似性,心理上易产生认同感。特别是对与自己处境相同的同学,会以他们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形成从众效应。榜样作为来自他人的示范,既能反映社会对个体的规范和要求,又将这些要求融入示范者在生活中的具体言行之中,这无疑为大学生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提供有效的参照。 四、结语 在马克思的墓志铭上写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特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方法,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独立创新的教育环境,使之理性从

7、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李昱星.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教学效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25.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 2018.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

8、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宋官东.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心理科学,2018,20(1)180-90. 4石成奎.大学

9、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8. 6姚炳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