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979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音乐教师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带动了课堂活跃的气氛,在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不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 灵活运用 “体态律动学说”是由瑞士的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首先提出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动静结合的作用,将音乐和肢体动作完美融合,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当中的内涵,激发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幼学校采用了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都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但

2、是这并不意味着“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是没有漏洞的,倘若其使用不当,会影响教学质量,本文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对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做简要分析。 一、利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作品的风格 体态律动教学需要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来设计。首先,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反复的聆听音乐作品,根据音乐中的力度、急缓、音色等,让学生们感悟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文化意蕴。让学生随着音乐打拍子,踏脚拍手,摆动身体。 比如,学生在欣赏欢快的和悲伤的音乐时,让学生先各听一遍,并了解其中不同的风格和内涵并作出判断。然后再听一遍的时候,学生需要跟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体态律动表现音乐情绪。欢快的场景时,学生就

3、露出笑容,手舞足蹈的表现出来;悲伤的场景,学生可以微闭眼睛,或者低头轻摆身体。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还能使课堂变得更有生机。 二、体态律动要和学生的心理一致 教师不能盲目的选择一首曲目就进行体态律动教学,要考虑到体态律动和学生心理生理是否和谐一致。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生唱军旅歌时,为了将体态律动和音乐结合起来,按照每一句歌词设计动作,这样过于严肃、正规的歌曲,和老师设计的样板动作,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阵阵发笑,不但没达到“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还造成了反面的效果。所以,体态律动的设计不能过于样板化,要与歌曲的韵律相通,注重律动的灵活性。例如,老师在教学生民歌茉莉花时,要

4、结合音乐的律动编排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跟着一起律动起来。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觉得动作过难或者过于幼稚而拒绝跟老师律动,所以老师在进行“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设计动作时难易适中,动作协调,让学生可以接受,并愿意配合。 三、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老师在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自己为主体,演示给学生们看,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对音乐的见解,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切身的体验。例如,在教春之歌时,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跟着旋律完成歌词的学习的,因为这首歌曲和生活十分贴切,旋律轻

5、快,所以同学们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愉快,这种曲调和音韵,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填词的创造力。 我们在节奏训练时,要根据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让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体态律动,让身体的节奏跟随音乐的节奏律动,使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体态律动的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比如,在小红帽的课程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节奏感,笔者列出了xx/xxx/;xxx/xxx的小节节奏,让学生思考要用什么样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样的节奏,并让他们上台表演。学生们思考,互相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设计了很多动作,加上小朋友表演的欲望,使得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要上台表演。有的学生采用了拍手的形式,有的学生采用了剁脚的形式

6、,还有的学生用眨眼睛的方式来表现节奏,原本沉默单一的课堂模式被打破了,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同时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 四、体态律动教学带动课堂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唱歌为主,一节课单纯的教学生唱歌,而很少互动。小学生多偏好于边做动作边唱歌,这样不但能更好的让小朋友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音乐中得到快乐,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根据音乐节奏设计体态律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教唱保护小羊后,笔者分别让几个小朋友扮演小羊、豺狼、大象、刺猬、狗熊、小刺猬、小猎狗,三只豺狼追赶小绵羊,获得了其他小动物的帮助,死里逃生。小朋友们作出相应的动作,一首歌便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小朋友们的追捧

7、,于是笔者让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完成了保护小羊的教学,一堂音乐课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所以,体态律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演音乐的热情,还带动了课堂气氛。 五、结语 总之,体态律动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律动教学是为音乐而服务的,并且要和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表演时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随着体态律动教学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也有很多,但都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对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也不够深刻,所以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仍然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1何亚真.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 2胡春梅.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效应J.赤子

8、(上中旬),2018,(09). 3顾晓琼.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8,(13). 4肖晓峰.“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8,(15). 5严凤云.论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音乐天地,2018,(02). 6李丽儿.“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01).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

9、听中体验、品味。7孙瑜桧.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价值J.音乐大观,2018,(02).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