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44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析诗词教学引导中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语言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诗词的意境对于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文学素质,都是大有作用的。本文就中学语文诗词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举例阐述。 诗词教学 引导学生 进入意境 有效途径 G63 A 1003-9082(2018)07-0172-01 所谓意境,“意”,即情感,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指诗词中描绘的艺术画面,作者采用其体的语言所描写的人、物、景。“意”和“境”两者密不可分,“意”要通过 “境”来表现,“境”又要用“意”来作灵魂。

2、诗词的意境就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图画。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总让人感受到凝练的语言、和谐的旋律、动人的感情、丰富的想象,以及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景,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呢?在诗词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三个环节是使学生入境的有效途径。 一、打开兴趣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充分领略诗词的美,首先得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应该是介绍诗人的生平及逸事,让学生熟悉作者,喜爱作者,从而引发对其作品的兴趣。如对李白、杜甫,学生们早已久闻大名,因此学起他们的诗歌都劲头十足。而提到外国作家,像莱蒙托夫、惠特曼等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陌生,当

3、学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莱蒙托夫不凡的一生及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了解到惠特曼开创了浪漫主义自由体新诗的先河,知道了他的草叶集是在嘲笑、攻击、封锁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他们便再也不可能漠然,而是将以极大的热情看待帆、船长等诗作。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二把钥匙是利用朗读营造气氛、先声夺人。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感情充沛的朗读给学生带来的是难以言传的听觉上的美感。究竟好在哪里的悬念自然把学生导入对诗词更深入的探索。 二、徜徉意境之中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

4、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领会,准确把握这种意境,这是欣赏诗词的基础。要让学生如痴如醉,感同身受,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5、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1.透彻地讲解诗词 诗词的语言既精炼又含蓄,诗人把思想感情凝练地概括在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里,诗词犹如霓

6、虹灯,教师只要打开开关,它就会放射出无限的光辉,不仅可以照亮读者的眼,更可以照亮读者的心。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词人因相思而消瘦,因相思而憔悴,可谓神形兼备,道尽相思之苦,相思之深。在讲授中须把“瘦”字讲得精辟透彻,便于学生把握和理解词的内涵。 2.动情地描绘诗词中的情景 诗词贵在情真,赏析诗词也贵在用情,读者只有被真情打动,被吸引住全部的注意力,想象才能展翅飞翔,直达诗词美的殿堂。如果说诗词是一幅独特的画,教师就是那特别的画师。譬如我在讲解琵琶行第一段时用比较低沉的声调描绘诗中的情景秋风瑟瑟、江月茫茫,诗人在江边送客,倍感秋天的凄凉,离别的哀伤,想一

7、醉方休,奈何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被领入到特定的情景中。这首长诗的基调“愁”字便在学生脑海中定格,也掀起学生心海中的波澜。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8、,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3.用丰富的联想来理解诗词的内涵 联想分为感性的联想和理性的联想,它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诗词中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产生的。诗人可以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用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人因送友人归京,故思及长安,他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神奇、别致、新颖、奇特,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潮起伏。“狂风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飙吹心。至于“西挂咸阳树”,把我们常说的“

9、挂心”,用虚拟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心与树本不相干,作者通过想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实体,由想象造成内容上巨大的跳跃,由跳跃形成巨大的感染力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由秋天的落叶、流逝的江水联想到人生易老,岁月无情,进而引发出老病孤愁的感慨。这样的联想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杜诗“登高”内涵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中,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联想的,也要指导学生用贴近自己的生活积累、审美经验和美学理想来品味诗中的具体形象,充分发挥他们对诗词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如读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让学生们回忆自己观大海怒潮的情景,让他们在脑海中勾画出周瑜头戴纶巾、手摇羽扇,指挥若定的勃勃英姿。由苏轼早

10、生华发的感叹,我让同学们想象自己到了白发年龄时将有何感叹,于是联想和想象的发挥,使学生如临其境,情动于衷,完成了诗与读者由陌生到亲近、由亲近到交融的过程。这样,诗人笔下的情与景,读者感受和领悟的情与景,已经形成了摄人心魄的意境,使读者流连忘返。 三、登上美的山峰 诗词与美密不可分,当师生徜徉于诗词的意境之中,美已经频频向大家招手。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将学生引到美的山峰,将诗词所蕴涵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甘露一一啜饮到心田,从而心智得以开启、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李白的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想象如此瑰丽,对仗如此工整,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如此令人感动。白居易的琵

11、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在读者心中如石破天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引起多少同病相怜、一见如故人的共鸣。诗人超越等级观念,超越男尊女卑观念的平等思想是那样难能可贵;莱蒙托夫的帆,唱出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那便是对斗争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诗词中的美着实令人回肠荡气,令人心胸开阔,令人积极向上。 教学实践证明,实施以上三大环节能有效地感悟诗词的意境,领会诗词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