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140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科目的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信息在本学科的高效利用,小学科学亦是如此。在课堂结构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学科教学中位置越来越重要,可是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多数的小学科学课堂,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必须引起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 虽然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有了稳步提升,网民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从公民的平均科学素养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旧非常明显。据相关部门按照国际通用的公民科学素质测量方法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

2、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实际上是非常低的。在2018年我国公民这三项的达标率为3.27%,2018年上涨至5.2%,虽然上涨幅度不小,但是却仅与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持平。民众平均科学素质的低下,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 一、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体现在发展的不均衡。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省份,科学教育已经在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处于相对落后之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不仅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学的硬件设备也无法同沿海省份相提并论。其次是在科

3、学教育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的投资逐年增加。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中规定“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这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已经有许多小学建设了诸如移动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专题实验室、科技校园景观等开展科学教育的场馆。截止到2018年8月,我国城市小学科学实验室器材配备达标率已经在75%以上。第三是小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的参与率越来越高,但是距离全员参加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开展的比较“红火”的合肥市为例,2018年全地区范围内参加科学教育活动的小学生为1.5万,只占全地区小学生的27%;第

4、四是社会认识不足以及专业教师比较匮乏。虽然有的地区已将科学教育列为检测达标科目,但一部分家长认为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没有明显的衡量标准,不像美术、音乐等能够参加考级或者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因此对孩子在科学教育的学习方面支持力度不强。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缺少专业的科学教师,不得不由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而对世界上其它事物产生更加直观的认知。有了信息媒体的帮助,教师只需要一台能够连入互

5、联网的终端设备,几乎就能够获得任何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授课之前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搜索,在此基础上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们能够增长见闻,拓展知识空间。 例如在讲授教科版观察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事先收集的关于植物叶子的一些视频素材。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假若学生提问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形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世界地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足够的兴趣,使其能够在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广度的拓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将不仅仅收集资料的重点放在书本所提到的知识。

6、而是要力争对基础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这里的适度指的是既进行一定补充,又不超出学生们理解的范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

7、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二)利用信息设备提升?察的精度 小学科学知识体系实际上是比较庞大的,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事先在课件的准备工作方面下足功夫,将书本文字和教师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与此同时,科学教师还可以将准备的素材发到学校统一的教育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余实践利用家里的信息终端对这些素材进行观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教科版果实的成长一课时,学生们不可能从果

8、实的孕育、生长到成熟的过程中一直对其进行观察。在教学这课时,我利用信息终端将果实的整个成长过程进行播放,并引导学生概括果实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果实形态变化的细节,提高对果实的全方位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难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智慧发育都尚未成熟,加上生活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对于科学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很难理解。而如果不能帮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难点,那么科学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认真准备,尽可能地将课程中的知识难点体现在课件中,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知识难点进行诠释。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

9、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10、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如在讲解教科版求真实验室之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在不同情境下乌鸦喝水会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利用软件模拟出乌鸦使用大、小石头投入水中进行喝水的场景,让学生注意观察乌鸦所用工具不同所引起的客观事物之变化。

11、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剧变。广大小学科技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信息终端设备,充实课堂内容,将科学知识更加直观、更加易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1丁正吉.试论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17.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钱红,黄民江,刘理静.探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3(16)118-120. 3喻平.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两种不同信念的教学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4(01)58-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