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09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健康教育路径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孕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资料。按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认知率、护理满意度、妊娠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84%;观察组足月分娩率为95.60%,高于对照组的84.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2、,低于对照组的17.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在妊娠未满 37 周时,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的情况,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产科并发症1。通常情况下胎膜早破发生率在2.7%17%2。临床认为发生胎膜破裂若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会给母婴带来严重后果,还会提升产后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3。由于不少孕妇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一旦发生胎膜早破时, 自然形成恐惧 、担忧的心理 ,极不利于配合治疗。为了更好地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并发症发生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笔者所在科室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

3、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共60例,均为初产妇。其中头位39例,臀位18例,双胎妊娠3例。按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32岁,平均(24.02.8)岁,其中孕2830周2例,孕3134周12例,孕3536周16例。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25.01.9)岁,其中孕2830周1例,孕3134周13例,孕3536周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路径。两组孕妇均符合妇产科诊疗常规(2018版)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1)经产妇;(2)有临产征兆或并发症。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4、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两组孕妇均以出现胎膜早破急诊入院。经过常规产科检查后,均没有早产指征给予期待疗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即孕妇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孕妇主 要是进行口头健康教育的宣讲,

5、注意事项告知,心理状态的调解, 没有固定护理人员的负责。 1.2.2 观察组 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本研究健康教育路径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见表1。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两组孕妇对胎膜早破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采用医院孕妇健康教育评价表,分别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评分表共10项内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知识教育、药物知识教育、饮食知识教育、辅助检查教育、健康知识教育、顺产与剖宫产(术后)知识教育、遵医教育、出院指导。每题10分,满分为 100分, 90分及以上为优秀, 6089分为良好,低于 59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后对胎

6、膜早破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2)两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 100分,9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594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