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67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问题,但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平常人所具有的较高的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有关中学教师师德操守问题逐渐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下,也考验着教师们的师德水平。这些事情使我们认识到了有必要提升中学教师师德素养水平。 中学教师;师德素养;有效措施 每个人都会养成自己或高或低的道德素养,教师也不例外。由于教师职业神圣的一面,教师们肩负的道德水平要比常人高,此外还要肩负教师职业所赋予的职业道德,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需养成较高的教师师德素养。不仅在

2、校园内要显示出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同学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教师职业赋予他们的不可推卸的义务。 一、中学教师容易出现的师德问题 在教育中,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首要的特质。就目前来看教师的师德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也存在师德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教师师德素养较高,而有些教师师德就“落后了”甚至“掉队了”。首先,部分教师不敬业、不进取。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现在有些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上班人来,下班人走,有课上课,无课闲聊,不认真备课和上课,没有一点敬业精神。平时不看书不积累,更不积极了解学科相关前沿知识,把自己牢

3、牢地密封起来,不思进取。其次,部分教师不爱生。有些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精神教诲,这对学生全面成长十分不利。甚至有些教师还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再次,部分教师不师表、不守法现象。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部分教师就开办辅导班或是到辅导班代课。有需要就有市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本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了辅导班,甚至会出现强制学生上辅导班的现象。 二、中学教师师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中学教师责任重大,这是因为中学生在此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而优秀教师是莘莘学子前行的明灯。已经出现的问题虽不能代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也不能代表教师

4、整体形象,但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工作压力大,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和专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生所需的生活辅导、安全辅导、心理辅导等,这些工作只能被分配给普通教师,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导致教师工作比较繁重。在当今应试教育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再加上学生的管理工作,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巨大。教师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又缺乏释放压力的途径,导致教师心力交瘁,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不良情绪就比较容易带到教学中并发泄到学生身上。 (二)生活压力大 随着市

5、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而清贫的教师职业在市场经济面前毫无优势,出现了“教书的步入打工的”现象,有些教师直接转行。而有些坚守在岗位上的教师耐不住清贫现状,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收入,纷纷在课余时间做起了挣钱的“副业”,比如开办辅导班、给学生补课等。 (三)教师师德培养机制不完善 教师师德的培养就像人们道德的养成一样,是需要“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吸收这些知识化为自己所有,在实践中运用。然而当前无论是师范生还是职前或是入职后教师,有关教师师德的系统培养比较少。教师师德的养成大都靠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才出现了教师师德素养

6、泥沙俱下、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如何应对中学教师师德“流失”问题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教师没有高尚师德的支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面对部分教师师德丧失的情况,我们要有安危意识,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确保教师良好师德修养。净化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物质保障机制 较低的工资导致教师为了自己的私利很容易“舍弃”师德。通过增加教师工资使教师在“舍弃”师德时,自己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为了一时的一己之私值得吗?并且较高的工资是增加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一个动力,工资越高动力越高。工资的吸引力能促使教师积极的进行知识储备、备课与上课。教师们有了物质保障后,才会全身

7、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更好的培育祖国的“希望”。 (二)教师心理保障机制 可以说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教师师德失范的根源。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感、疲劳感、无力感,教师的工作也不例外。但是教师岗位又不像其他工作一样,只要完成就好。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不仅要讲好课还要把学生培养好,这都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这样繁重的任务容易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政府等相关部门就要设置教师心理保障机制,定期进行教师心理辅导工作,对教师心理进行预防、疏导及治疗。 (三)教师师德的监督机制 教师师德建设不可缺少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能对教师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在师德方面所犯

8、错误。制定校内和校外两种监督机制,严格教师的行为规范。一经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要严厉惩罚,这是教师职业特点所要求。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张謇提倡严格教育“凡教之道,以严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 在当今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保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的正确性,要养成优良的师德素养。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目睹教师师德水平下降的趋势,感到忧心忡忡,又深感使命的沉重。提升师德水平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过在教师、学校、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师德建设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师德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1徐顺求“中学教师师德修养和建设的对策研究”,时代教育,

9、2018年第24期.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朱宾源“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期.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3王世敏“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刍议”,教师教育论坛,2018年第2期. 4吴林龙“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探微”,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年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