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67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中学生要做到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浅显的文言文1。然而,如何激发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落实新课标,积极探寻各种有效教学时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学文言字词教学重点出发,谈谈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的文言文字词教学。 文言文字词教学;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中学文言文字词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是打开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一把钥匙。如果学生要具有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则首先要做的是扫除语言障碍。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文言字词教学。

2、那么,如何使“枯燥”的字词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和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则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在常用字词 学生阅读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是因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生疏,特别是对古代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了解的很少。正是此类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阻碍了学生对古文内容的正确把握。语文教师讲授文言文的?戎氐悖?应该放在对课文中对古代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上,只有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常用词汇的常用意义,才能读懂、读通课文的内容。 例如,鸿门宴文末有这样一段话“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3、。” 这段古文确实“浅易”,学生似乎都能读懂,但是仔细推敲就不觉得那么简单了。对“操”和“持”,人教版的解释都是“拿着,携带”的意思,两者的解释并无区别。既然两者意思相同,那为何司马迁两用其词?能不能互换位置,说成“大王来何持?”“我操白玉一双”?当然不能。因为“操”字的常用义,表示手的娴熟动作,成语“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比喻兄弟吵架成为惯常,操是习惯的意思。古代诸侯之间往来,要捎带礼物,这是惯常的做法,所以张良问刘邦“大王来何操?”是说大王你捎带了什么礼物来。而“持”字的常用义,表示手往上托,表示恭敬。“我持白玉一双”之“持”,是“奉”的意思。2刘邦虽然心存称霸之心,但他深知自己不是项羽的

4、对手,故表面上还是装出臣服的样子,哪怕是在心腹大臣的面前。所以一个“持”字,将其虚伪狡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些知识如果教师不点拨,学生恐怕永远也明白不了 二、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方法 (一)追本溯源,形成系统 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太过于久远,文言字词教学困难成为了众所周知的问题,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在文言字词教学环节上花费大部分时间。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教给学生一个字词,学生就学一个,到最后学生学习的文言字词只凭单个积累,比较零碎,学生也难以提高阅读水平。于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文言字词系统,成为了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能够将学生己经掌握的文言字词知识变

5、具体为抽象,变分散为系统,从而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文言字词的变化线索和规律。 比如“亡”字在课文中出现次数很多,而“亡”字也有几种不同的意思,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8个义项,逃亡;出外,不在;失去,丢失;灭亡;死亡;通“忘”,忘记;wu,通“无”,没有;.wu,通“无”,不。我们看这8个义项都是“亡”的常用义,如果每次只教给学生一个义项,到最后学生记忆中都是分散的意义,不如将义项之间的联系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关于“亡”字意义的体系,这样学生不仅仅学到“亡”的各个义项,而且更是形成了义项群,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 (二)成语辅助,加深印象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数是从古代经典中产生的,

6、脱胎于中国古代书面语即文言,成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文言字词、文言句式和文言意义,所以成语可以称为文言的“活化石”“活标本”。因此在解释文言字词时,如果能够使学生联想到含有这一字词的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文言字词,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学文言字词。 比如在讲到寡人之于国也时,读到“吾不忍其毅触,以羊易之”一句,可以引导学生想到“改弦易辙”“易子而食”等成语,这两个成语中的“易”和文章中的“易”都是“交换、替代”的意思。同样文中有“易”的烛之舞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也可以用这两个成语来印证。 在鸿门宴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出自于这篇文章的成语,比如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

7、于文中“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一句,“人为刀姐我为鱼肉”来自“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夕,更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直接出自文章中的一句话等等。4 (三)对比归纳,寻找联系 学生学习新知识总会需要经过“懂”“会”“熟”三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这是形成学生能力的必要前提。虽然常用的文言字词一般都有好几个义项,常常让学生抱怨很难记忆,但是每个字词在具体语境就会有其确定的意思,并且每个常用字词都会有其常用的义项,而这些常用义项大都是在基本义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平时就归纳整理常用文言字词,从而使学生的

8、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

9、“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例如在学完桃花源记后,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闻”鸡犬相闻,(听到);“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字很多,比如(知道,听到)闻之”(听说)。老

10、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总结归纳,从中发现“闻”字意义之间的联系。4又如在教授师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归纳整理文中“师”字的不同用法,并迁移至之前所学过的古文,进而形成有关“师”字的系统知识,如何便可一记一串,方便记忆。 由此可见,学生学完一篇文言文之后,如果适时地整理归纳文中有特点的字词以及一词多义,对后期复习旧知识、巩固文言知识很有帮助。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11、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2018年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

12、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07 3袁欢.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刘敏.浅谈文言文字词教学技巧J.文学教育(上),2018,0248-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