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366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摘要: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使学生能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判断和推理一切事物的基础。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弄清了解题思路,才能解决数学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两种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 比较

2、各学科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数学比较“抽象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感性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笔者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或者设计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预设问题,以谈话的形式问学生:“有一支3厘米长的针,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放大后的线段有多长?”学生回答:“6厘米。”接着,笔者问:“有一个2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我们看到的角将是多少度?”这时,有的学生回答:“20。”有的学生回答:“40。”笔者没有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继续问:“有个9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观察

3、,看到的角度将是多少度?”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立刻明白第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20。 接着,笔者出示了一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使学生认识到:经过放大镜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各对应角相等,各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而且通过生活经验可知,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像”的。在上述谈话的基础上,笔者再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概念中的约定不是数学研究者的臆想和编造,而是客观事物的抽象。 教师通过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使学生对概念形成鲜明具体的观念,减少心理上的陌生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合理利用“知

4、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数学知识发生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积累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时,学生一旦激活了大脑中留下的深刻记忆,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概念的理解带来积极影响。 如在教学“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这种形状吗?如果改成其他形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会积极调动脑海中乘坐汽车、骑自行车的情境,再结合车轮图片,看到车轮上的每根钢丝都等于车轮半径,即车轮上每一个点到轴承的距离都相等,从而理解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不会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这一道理。 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新概念与之建立起联系,发生作用,就能令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概念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思维发展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才能很好地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