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386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 【摘要】阅读教学的大量实践也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同时,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学习方法,就会逐步使学法由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 1 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法”问题是初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别人谁也代替不了。因此,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如同是交给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日本心理学家村上芳夫经过研究证明:积极主动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他认为缺少这一训练过程

2、,主观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会收效显著。可见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的大量实践也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同时,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学习方法,就会逐步使学法由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日复一日地训练,逐步迁移内化,便形成了阅读能力。这一点正是优生和差生在阅读方面的显著差异。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 指点门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有没有门径呢?回答是肯定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利用“自读提示”找到阅读的门径,把握阅读要点,培养阅读能力,是学法指导不容忽视的内容。 指导学生用好“自读提示”应注意以下四点: 2.1

3、 了解文体 首先指导学生捕捉“自读提示”中点明文体的语句,针对文体特点,有目的地自读。如地质之光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虽是同一单元的自读课文,但前者是报告文学,后者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在“自读提示”的首句分别作了提示:“本文是一篇写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献身科学事业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由此,应使学生明确,阅读前者,要注意写人过程中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关系;阅读后者,要着重体会课文是怎样写景,如何抒情的。 2.2 理清层次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理清提示内容的层次,以便阅读中分层思考问题,分层把握要点。这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尽可能

4、在一次性阅读中做到注意点和注视点同步,缩小回视次数,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如从宜宾到重庆,揭示的内容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提示内容的层次,明确阅读时应注意的地方。揭示内容分三个大层次:一层简介解说词及其作用;二层点明本文的出处(话说长江),揭示解说词的特点(与图像相依相辅,互为补充);三层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条理清晰(按长江流向依次介绍了四川境内的三座城市宜宾、泸州、重庆);知识丰富(地理知识、风土人情、历史传说);文笔生动(描写、抒情、比喻、拟人等手法)。显然,第三层揭示了自读中需注意的三方面的重要内容,即应注意:说明的内容及空间顺序;有哪些知识;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特点。学生理清了这几个层次,

5、再读课文,就不是盲目的了。 2.3 把握要点 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还应教会学生把握阅读要点,以便在自读中认准主攻方向。如夜走灵官峡,“自读提示”明确指出,阅读课文首先要抓住小主人公成渝的形象,“这是小说正面刻画的形象”,而不能把“我”作为主要人物。如此,对于正确把握自读方向、领会文章主题及写法是十分重要的。 2.4 明确要领 自读要领,包括自读态度情绪的揭示和自读方法的指点。如小麻雀“自读提示”中指出“这是第一篇自读课文”,并提出了自读要求:“独立阅读”、“姿势端正,思想集中,边读边思考”等。又如美洲“彩蝶王”,提出了“速读”的要求,介绍了“速读”的方法。庄稼的朋友和敌人,揭示了整体阅读

6、的要求及练习方法。这些都应在自读之前作必要的强调、指导,要求学生仔细领会,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自读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3 重视学习过程,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教师应当根据学法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有关学习方法的理论,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将学习过程清晰地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一步一步按合理的程序进行。 如训练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可以教学生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3.1 按阅读一段文章的一般方法步骤认真阅读全段。 3.2 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 3.3 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

7、律。一般有四种情况:起概括和总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 3.4 运用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具体确定中心句。 下面以荔枝蜜倒数第三段为例找中心句。 阅读全段。 句与句之间关系:总分总;首尾两句是对蜜蜂的评价,二、三两句说明“可爱”、“高尚”的原因,段的中心句是赞扬蜜蜂是可爱而高尚的。 中心句在段内位置:首尾两句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因此,首尾同时出现。 确定中心句:本段首尾两句。 检查:看首尾两句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或相近,分述部分表达的意思与中心句是否一致

8、。(相近,一致) 4 指导学法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标 学法指导不仅要指点获得某一知识的途径和一般规律,而且要从各方面对阅读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以利于检查学法指导的效果。 如阅读的整体要求:阅读中要有整体意识,注意力集中,有目的地阅读和识记,勤于质疑问难,掌握朗读、默读、跳读、精读、批注、摘要等多种阅读方法。 具体到某一方面,如对初中生朗读的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读得准确,字字清楚,句句连贯;停顿合理,快慢适当;重读恰当,强弱分明;语调自然,传情达意。 对初中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相应的要求。我国的教育实验表明:初一学生每分钟读150200字,初二学生每分钟读250300字,初三学生每分钟读350400字。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控制阅读速度,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及阅读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