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400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农村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乡村教师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因此,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从乡村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改革起来必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别无选择,它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立刻行动起来,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 G725 A 1673-1069(2018

2、)26-90-2 1 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 国家强盛,人才是其根本;人才培养,教育是其根本;教育建设,教师又是其根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而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这些年来非但没有加强,还有加速削弱之势。虽然政府也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有大批优秀的教职人员从农村流失到城市,造成了本已失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数量严重不足。正是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造成了乡村教师数量的不足,一场 “教师人员短缺荒”正席卷全国。有数据统计,我国目前乡村教师的数量只有800万,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许多地方出现了老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的情

3、况。而且随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进一步萎缩,许多对方甚至出现了小的教学点被直接裁撤,许多农村学生不能就近入学,翻山越岭去离家很远的校点就读,其中的心酸自不必说。 笔者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也很关注,于是对此进行了一番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不少问题。 2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质量亟待提高 乡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教育部一份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村屯和乡镇学校教师的初始学历为本科的比重分别为9.01%和15.66%,与城市学校相比,少了十多个百分点。而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一些地方为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大量招聘非正规编制的代课教师(这些不在教育部统

4、计范围之内),而这些代课教师的学历会往往更低,有的甚至只是初中毕业。 2.2 工资及福利待遇普遍偏低 我们办教育,是要提倡奉献精神,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也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也要赚钱来养家糊口。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乡村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甚至可以用超低了形容。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教授做了一份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百分之七十五的乡村老师年工资不到3万元,而许多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每月的工资更只有区区1000多元,远远低于同省市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大河报之前有报道说,河南省商水县不少农村基层教师,为了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一到假期就去建筑工地搬砖运瓦。老师没有条件把全部精力放到教书育人

5、的事业上,而是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客串一下被人呼来喝去的临时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2.3 职称评定难 当前,我国实行的教师工资制度为,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基本工资统统与职称相挂钩,职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水平,而现实情况是村镇中小学校由于现实原因,教学评定分数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他们无法与城市条件好的学校无法竞争,分配给他们的职称晋级指标少得可怜,有统计显示,农村中小学符合评定资格的人数与上级分配给他们的名额为301,大部分老师都需要慢慢地等待,哪怕你对基层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因为职称名额限制,也不能及时晋级,切实提高自身收入,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6、.4 教师缺乏工作热情 这是一个可以想到的结果,从事一个工资不高,没有福利,工作强度还大,并且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如果还要求他们保持一个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么多年来,社会物价水平有了大幅上涨,而基层教师的工资却原地不动,干多干少一个样,勉强顾个温饱而已,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一份付出、回报相匹配的工作,也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得到,这样如何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啊。 2.5 教师年龄比例失调 由于我国的城乡差异,乡村教学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导致许多师范应届毕业生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而新进的老师,没有几年也纷纷跳槽,这样日积月累,缺少新鲜血

7、液进入,造成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趋于老化,青黄不接现象十分严重。以河南洛川县为例,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0%,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不到18%,我们可以做个对比,洛川县所在的洛阳市,其市区中小学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只有53%,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高达39%,“招不来人,留不住人”是目前乡村学校尴尬而又真实的写照。 3 如何加强建设乡村教师队伍 笔者认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规范农村教师队伍准入机制 之前一些地方存在着乡村教师“缺编难补、有编乱补、空编不补”的问题,我们必须着手改变这一状况,要对编制实行动态监管, “退一补一”,

8、并且着力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对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自然减员补充不能满足需要的县市区实行“先补充再进编”的办法及时补充专业教师。 3.2 逐步提升待遇 要做的这一点,单纯依靠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一级政府)的力量很难做到,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薪酬体系,中央财政直接拨款,专款专用,取消城乡差异,让教师们同工同酬,这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体现。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适当对条件艰苦地区的基层教师予以生活补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教书育人。 3.3 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定予以倾斜 增加农村学校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组织老师进行相关培训,给他们创造好的评职机会,对那些已符合相关条件的老

9、师评定时要降低难度(比如论文方面可以人性化要求),优先考虑。 3.4 增强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感 我们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可以通过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通过精神、物质上的奖励来表彰他们,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诸如出国旅游、带薪休假等好的奖励措施,就是要让全社会都认可他们、尊重他们,要让他们体会到温暖,感受到力量,要让他们觉得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执着坚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是值得的,是无悔的。 3.5 教育对口双向支援 近期,中央电视台一则专题报道很有指导意义。云南宁蒗主要领导,深深意识到正是因为自身教育的落后才导致贫穷,于是主动找到江苏淮安,与当地结成教育扶贫对口城市,淮安每年向宁蒗乡村学

10、校支援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宁蒗则以当地的特产木材作为回报。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做到了资源共享,淮安从某种意义上得到了补偿,而宁蒗方面得到的显然更多,基础教育事业进步迅速。我们可以由此得到的启发,教育扶贫不一定就是单向输血,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模式,利用双方的独特的优势进行资源互补,最终达到双赢。 农村教育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还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教育,一直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地位较薄弱。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推动下,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跨上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有的学校的办学条件甚至超过了城区学校。然而,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8月

11、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的“重视教育、关心教师,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而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却又任重道远,改革起来也必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已别无选择,它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立刻行动起来,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教师队伍一定会更加稳定,农村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 肖正德.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生存境遇与改善政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8(08). 要

12、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

13、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 高盼望,徐继存.论新型城镇化中乡村教师的文化转型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

14、、西席、讲席”等。3 周中华.乡村教师边缘地位的形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05).“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