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441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新课改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在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中,“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问题在教学中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问题的产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资源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可

2、以是课堂内教材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校外各种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性的。 2.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开始的。感觉不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活动也就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教师通过问题启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探索意识中。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的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些新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

3、现、无从探究。 二、 问题在教学中的特点 1.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进行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具有统一的目标。问题是实现目标的载体,要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相对应。如问题组(或问题串)教学法,就是把探究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前后呼应的若干个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 2.问题要有内在的价值,呈现出开放性。 问题的内在价值是指各种教学资源在问题中的价值取向及问题对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方面的发展所蕴含的价值。问题内在价值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注意力的强弱,是问题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教学就是用高质量的问题激发

4、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热情,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关于教学设计的原则中要求问题设计需要遵循的七条原则之一就是“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讨论、探询更多的答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问题的开放性包括:(1)学生问题选择方向的开放性(统一目标下的自主探索);(2)问题解决思维的开放性(多途径、多角度、允许错误);(3)过程中个性的开放性;(4)结果(答案)评价的开放性。 3.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是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也要接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最近发展区。 三、问题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学习过程是

5、一个“问题回答问题”的循环的过程。 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在回顾整个科学发展史之后提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要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分解成是一系列的简单化的问题组合,即问题串或问题组的形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由“酸显酸性,碱显碱性,盐是否显中性”引出问题NaCl显中性、NH4Cl显酸性、CH3COONa显碱性。在探究本质时,设计了一组由浅至深的问题串来进行教学活动: (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电离?写出电离方程式。 (2)CH3COONa显碱性说明了什么问题?

6、 (3)联系水的电离方程式,分析:OH-H+有哪些原因?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溶液中OH-H+? (5)还有哪些离子可以使水电离平衡破坏而显碱性? (6)哪些离子可以使水显酸性? (7)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8)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如何改变的? (9)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如何改变的? (10)PH=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一样大吗? 2.抓住核心,掌握本质,多角度思维,多渠道探索,寻求多种解答途径。 例如在学习SO2的性质时,学生对SO2使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不能确定:是漂白性还是酸性?我引导学生对SO2的漂白性和酸性的本质进行了分析:漂白性是SO2与酚酞化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而褪色,溶液中酚酞已经不存在了,同时SO2也可能与NaOH发生了反应;酸性是因为SO2与NaOH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酚酞不变质。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1)加热的方法;(2)用PH试纸测定PH值;(3)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4)加酚酞(错误方法)。 这种多角度的分析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