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511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朋辈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刘国艳,2018),与此相关的还有“朋辈辅导”(peer coaching,peer mentoring)、“同伴教育”等提法。“朋辈教育”是教育目标制定者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鼓励和培养一批在此方面有亲身经验或者具有潜在辅导能力,从年龄、智力水平、生活阅历等方面接近受教育者群体的“同伴导师”们(peer educator,peer mentor),让他们来担当教育或辅助教育的角色,从而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模式。“朋辈教育

2、”模式的实施对象可以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受教育群体,实施的目标和环境也是千变万化。其特点是淡化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性和斥拒性,变灌输为引导,使得教育手段多元而生动并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朋辈教育”模式这样的特点使其作为补充和丰富传统刻板教育的形式而广被关注。 A 国际上,学者们对“朋辈教育”模式的利用丰富多彩,如进行工程专业型学习(Zemke,2018),远程辅助学习研究(Archam-boult,2018;Morelos-Borja,2018),艾滋病防治教育(Leis,2018),解救流浪青年(Valadez,2018),课堂辅助教学(Gemmell,2018)及青年自护性教育(Nas

3、h,2018)等。研究结果大体认可“朋辈教育”的效果,并指出这种学习模式“更加接近于自然的知识习得”(Zemke,2018)。在这种教育交流过程中,不仅受教育者可以从同伴导师那里接受到主流知识外更多的补充性知识,“朋辈教育”导师们自身也受益匪浅,即在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的同时体验到了知识的提高。 在国内,对“朋辈教育”的关注主要放在大学生教育上,并被认为是新时期辅助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中所提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之引导下,“朋辈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

4、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有强化带动和辐射功能,方便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国内一些学者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将“朋辈教育”模式应用在行为实践领域的教学,如运用“朋辈教育”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纪文晓,2009),促进大学生营养教育(赵勇等,2018),推行艾滋病性病防治教育(王佳权,2018;童伟等,2018)及本土化地应用于生殖健康教育(梁沪东等,2009)等。另一些学者则尝试性地将“朋辈教育”模式拓展到高校思想教育领域,如运用在高校学生党建班建工作(胡正娟等,2018),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许占鲁,2009),思想政治教育(刘国艳,2018),大学生职

5、业生涯规划(潘爱华,2018)及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立体教育(宋玲,2009)中去。虽然“朋辈教育”模式中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讨论和摸索,比如在选拔榜样学生的标准和考核方法上,在组建“朋辈教育”团队的模式和延续制度上及如何丰富“朋辈教育”模式的载体上均未形成统一标准,但“朋辈教育”在本质上的优势被广为认同。运用“朋辈教育”做好广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教育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因为其根本力量来自于学生群体的内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将优秀者的外部触动和受教育者的自觉思索形成良性互动,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朋辈教育”还有利于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服务于

6、同学成长成才的责任心。在引导校园健康风气形成,带动其它学生成长,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气氛的过程中,将隐形教育过程显性化,使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迅速和自然。除此之外,“朋辈教育”模式的正确应用有利于增强教育主体的力量及学校教育方略的贯彻。由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教育角度和立场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代距离(比如辅导员和学生群体),两者的教育接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斥拒因素,而“朋辈教育”中所体现的教育过程则会更多地化解这种不利因素,进而呈现出更多的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容易使被教育者感受到更多的亲近感,进而自觉地内化和消化教育内容。基于上述优点,许多学校都开始重视“朋辈教育”模式并期望将其作为一种教育体系,贯穿在对学生成才教育的实践当中。 然而,无论中外研究,在针对“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中实施的途径和载体以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却鲜有研究。由此,如何利用“朋辈教育”模式更好地体现出积极的校园文化,并在实践中对在校生形成正面引导和示范作用,这正是高校需要了解“朋辈教育”模式实施途径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新的载体进行加强性教育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相信对“朋辈教育”模式的理论讨论和实践应用可以提出新的视角并进一步促进“朋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