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91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情知教学”刍议 情知教学以认知和情感因素为主线,强调二者的和谐统一。为适应新时期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情知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认知的动机、感知、思维等因素;情感的美学化、社会化、生活化等环节为论据,建构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情知教学方法。 2018-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教育要突出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全过程,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中学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指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中学化学教学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做我看”的教学形式依然占据着主导

2、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1透过这一现象,研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对以认知和情感为线索的教学策略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只重视了单一的文本知识认知的传授,而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心理情感把握,致使化学教学出现了学生不爱,教师也挫败感连连的局面。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把教学过程仅理解为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活动。只有实行情知合一的教学方法,才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情知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方法论解读 一般说来,系统的教学手段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能在相关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课题设计、教材内容选择、教师活动过程、

3、学生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我们发现,我国著名学者冷冉教授1982年在教育研究发表的谈情知教学一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最系统介绍情知教学发的研究资料。文章指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份有两类一类是属于情意因素,如动机、态度、情感、兴趣、意志等;一类是属于认知因素,如感知、想像、思维、记忆等。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与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的统一就构成了情知教学。2可以看出,冷冉教授在进行情知教学的研究时,所采用的基础学科理论主要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进而归纳总结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这表明了情知教学,就其方法论的

4、意义上,是一种普适性的手段,并非专属于哪一个学科的独有。这为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维;另一方面,作为以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情知教学中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包括创设,学习动机引发、个体情感激励、唤起强烈的兴趣、师生双方的启发讲练、多向思维等要求,与化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保持了一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统一和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以情知教学的分析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强调情知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用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化学学科的教和学这一过程有巨大的优化促进作用。 二、情知教学在化学教学中

5、的运用 (一)化学教学认知因素的体现 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意志过程。作为文本类的知识教学体系,中学的化学课程也是在学生感知、思维、形成知识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是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基础,认识越深刻,情绪也就越稳定。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也是学生在不断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建构和发展认知因素,使化学知识达到不断变化的平衡过程。为此,在借用已经形成的认知上,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或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例如,在以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教学课中,教师首先应该考虑从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早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火山喷发物质的含硫矿物),接下来,请学生

6、参与,让学生谈谈对硫磺的认识以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后顺着学生思路结合教师的补充,一起初步构建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草图。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认知情况来确定教师教学的切入点,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还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3 (二)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化学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等变化规律,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相关的社会生活技能。 首先,化学学科自身之美。爱因斯坦曾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随时可见各种具体、美好的形态、形象。各种颜色的化学物质、化工产品,如色彩晶莹华贵的金刚石、绚

7、蓝如蓝宝石的胆矾、圆润闪亮如珍珠的水银等;在化学课堂上,其造型匀称、色彩调和、比例适当、组合错落有致的各种化学教学模型、化学实验装置,无不显示出优美的形态,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有如此客观的现实环境教导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和感受化学的形态、形象之美,教师的美育渗透意识就极其重要。例如,化学变化主要涉及分子、原子微观层次,分子、原子构成自然界数百万种物质形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一个奇妙的美学世界也就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具体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大量的符号、奇特的化学方程式、奇妙化学反应变化,开起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由化学成分构成的神奇认识,会彻底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化学的王国中来。 其次,化学学科社会实

8、用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里强调“学习上所有形式都可以看做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人类对知识的探究和追求是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的。4”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看到,化学带来了美好的人造生活环境,同时也对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初步教会学生化学的两面性,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例如,在进行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物质变化来进行阐述,比如奶粉之类的营养物品。通过中国优秀奶制品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美食中营养素类的知识学习,再通过中国出现的奶制品事件(三鹿奶制品添加三聚氰胺),从反方向给学生介绍人体不宜

9、的化学类成分,让学生把握化学成分在现实中应该严格控制的原则。最后,通过已经学习到的美食营养素知识,让学生设计一份自己的美食类食品,以此为犒劳自己的成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化学学科科学实践之魅。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情感切入点。在化学实验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化学物质形、色、态、味的变化、气体的生成和沉淀的析出等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现象。而在学生的眼里,这些变化多端的现象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则可以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先提供一些展示性的首演,即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作为开篇的展

10、示。具体说来,如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鸡尾酒”调试的现场展示实验,以品质生活为背景,用化学的相关材料现场调制,从而使学生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化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开起学生日常生活与化学教学相联系的大门。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则是情知教学理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运用。化学中的认知因素是一个知识累计达到新平衡的过程,而情感因素的内容则包括广泛的含义,它主要涉及情感美学、情感社会化和情感生活化。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因素,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宜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情知教学策略,达到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