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93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本文是笔者对延续十几年课改的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由起初的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嬗变为对历史教育价值的追求,提出了“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和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观。 一、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历史教学价值的认定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历史教学价值”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何为历史教学的价值,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待,笔者认为首要的、最根本的立场,是应该返璞归真、回到教育的原点,应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或是目的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一原点、这一根本性的任务及目的,就是“树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看重的一

2、样,报告首次确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中学教育及教学的总体目标。 “树人”只是一个总体的目标,具体到历史学科,又该如何落实呢?由此笔者摸索出了历史学科的一组目标,也即是对历史教学价值具体的、多角度的认识,即 中学教学及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树人”(总体目标) 新课改阐述为三维目标从三个维度来树人(外延) 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征,笔者则提出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和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目标(内涵) 历史教学特有的目标,激发兴趣、涵养性情、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初中) 在此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历史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笔者的观点是价值就是目标,目标就是价值。因此,以上

3、对于历史教学价值的认识,也就是对于历史教学目标的认识。 (二)历史教学价值的涵义 在上述若干历史教学价值观的表述中,由笔者提出的、也是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观。这是因为它是一个能较为准确并全面地把握住历史教学育人功能的价值观,且有着较为明确的价值指向,易于实践中的操作。在这当中,“智慧的”和“生命的”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是触摸不到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存在,它应当是由“人文的”和“科学的”历史教学所产生的一种效果,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是核心中的核心,为历史教学最中心的价值。这时的“人文性”和“科学性”成为了服务于“智慧”和“生命”的一个外围手段,但另一方面“

4、人文性”和“科学性”不仅是实现(更高)价值的手段,实际它也是历史教学价值本身。 所谓“人文”,可以从多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宏观意义上世界的、人类的文明与文化;二是中观意义上民族的、地域的文明与文化;三是微观的、个体的人的精神、思想与情感。 它们之间互有关联又相互有别。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则侧重在以各个层面的文明、文化以致精神、思想这些“人文养分”(内容),滋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目的);以使致力于人之精神的追求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能成为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正如赵亚夫老师所说,“所谓历史教育的独特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为丰富人生精神世界提供认识素材,即从人文的视角关注人的发展”。 所谓“科学”

5、,一是以历史学科属“社会科学”门类之谓也。更主要的,这里是从历史学科中的“历史思维”应体现的思维的“科学性”这一意义上来认识的。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普遍性思维方法上,首先要有正确的逻辑的和辩证的思维,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批判的和创造的思维;在历史思维方法上,还会涉及历史的时序、因果、变迁的概念以及史论结合进行历史的引证、分析、评估及推论等思维活动。这一“科学性”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8初稿)中的表述是“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而“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则是文件中认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三)三种教学价值(目标)的功能 三种教学价值是指前述教学价值中除去第一种

6、总体的“树人”价值之外的另三种历史教学价值。第一种的三维目标能应用于各个学科,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普遍性;后两种历史教学价值目标则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特殊性。三种视角的目标对笔者的教学实践具有各不相同的引领意义。 1.“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核心式的灵魂式的目标。 2.至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下简称“情态”)”这三维目标,它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引入新课”、“知识要点”及“深入学习”三个教学环节(栏目)。其中,“知识要点”栏目对应知识目标,“引入新课”及“深入学习”栏目对应能力及情态目标。它的用意在于强化和突出了除了容易把握的知识维度之外另两个维度的教学。 3

7、.“激发兴趣、涵养性情、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则帮助笔者确立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有别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观点,对这一价值的体现应当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 (四)三维教学价值(目标)的整合 这里所要谈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与“知识、能力、情态”三维目标融合的问题。尤其是传统的“重点”“难点”教学栏目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这两者及其关系的认识,是课改当中的一大症结,也是导致我们课改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重点”“难点”栏目的问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强调“知识本位”的观念意识。其实,“重点”“难点”的问题并不需要过分强调,以前述笔者三个教学栏目中的“知识要点”栏目取而代之即可。 再者,问题

8、还出现在课改开始后“三维目标”中“情态目标”的制定上,老师们为贯彻新课改理念,挖空心思地去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对这一目标共通的感受却是隔靴搔痒、无法落实。其实,这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问题本身认识不清所致。所谓“情感态度?r值观”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对此我们要说,确定每一课的情态教学目标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与该课有关的内容中,找出能够实施情态教育的历史素材,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事、物以及情节来感染人教育人。它是一种浸润、一种熏陶,是一种精神塑造和观念培养。因此,那脱离了具体内容和情节的“情态目标”岂能不是隔靴搔痒。因此,我们备课的重点应放在涉及情态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学

9、素材的挖掘,而不是空洞的情态目标的制定上。而这一情态维度再加上能力维度的内容,就被我配置在了“引入新课”和“深入学习”两个教学栏目中。 在此,笔者用上述三个教学栏目取代了传统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直接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三个教学栏目中。并实现了一种由“知识本位”教学向“人本位”教学的平衡与转移,使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态目标能够得到较为明确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备课及教学的样态或模式。 (五)对个别问题的审视与回顾 1.于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设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所设定的这六个方面的目标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被指导主要是要致力于第四个方面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即致力于

10、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就笔者而言,首先也是致力于在这方面的改革。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东碰西撞的结果,却被带到了课程改革所设定目标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有关教育价值及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的问题上。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或许!是的!然而,从自己的实践来看,我们还有另外一步同样重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路还没有走,或说还没有走完,就是当初这改革给我们设定的那么好的一个理念三维目标。这一个理念,我们还没有把它真正落实,我们需要回到目标的第一个方面去,我们需要更加充分地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以往对于历史教学价值的认识之所以会出现混乱,感觉到其根源还在于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存在着一

11、个需要理清的认识误区,就是将“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教学)”不加区分、混为一谈。 历史学自有与历史教学,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同的价值分野,前者重在学术研究,后者重在以史育人。它们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我们是要像按照历史学的思路去培养众多小历史学家呢,还是借助历史来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会有助于将中学历史教学调整到于育人而言最有效力的方向。 二、历史教学的内容 本着历史教学价值的调整,历史教学的内容也应当加以重新审视。 (一)现行历史教学内容与历史教学价值之关系的审视 所谓“教学内容”,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教学内容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课

12、程标准、教科书与教学实际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三个基本要素”。若按照这一观点来加以审视,就其后半句三个基本要素来说 1.现行的“课程标准”,特别是在它的“课程目标”部分,不仅为历史学科,也为其他所有学科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及其他学科)教学价值的要求的。 2.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内容,但若我们的教学实际只是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就还不足以达到历史教学的价值和目标。 3.再来环顾当今的教学实际,与教科书的联系还是太过紧密,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教历史就是教教材(指教科书,下同),历史教学就是历史教材的教学,历史教学的评价就是教科书教学的评价,这样的教学及评价的形式与状况与课改前有

13、什么区别呢。我们教学的实际依然无法脱离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的窠臼。如此则与历史教学价值的追求存有距离。看来,关键还在于前半句那“综合”和“动态”的概念,那到是可以去探索的一个领域和空间,可借以改变我们的“教学实际”。 (二)现行历史教材与历史教学价值之关系的审视 以深圳地区所使用的2018版人教社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由于深圳地区使用的教材近年才由原来的历史与社会科改为历史科,笔者也只是在去年才开始接触到这套教材。一经深入了解这套教材,不禁心中一阵惊喜,因感觉到这套教材,它与我、我与它的精神是高度的契合和一致的。笔者所认识到的该教材的特点是在内容上突出并重视“人文历史”的维度,再结合着“学科历

14、史”的形式和架构编写教材。这也就是说,对于“人文历史”部分的内容,其实教材的编著者是有用心在这里面的,只是我们没有看见和运用它的功能和好处罢了。 但如前所述,按照现行的教科书进行的教学仍不足以达到历史教学的价值目标。这当中,就教学实施这一面来说,是因为广大教师还没有去挖掘和应用到教材这方面的功能;就教材这一面来说,它也仍有不足,但这样的不足与其说是教材自身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与国家对初中历史科的课时规定有关。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且是在每周两课时的基础上,要把中外古今的历史都拉通一遍,基于首先要把历史本身说清楚的角度,现行教材的内容及容量都是恰当的。但这也决定了教材更多地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知识

15、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这是必须的),同时,它也在尽力地加进人文历史的内容。但它仍然更多地只是一幅“骨头架子”,它的“血肉”不够丰满,它在如何应用人文的内容来培养学生方面尚缺乏高远的立意和可行的方法,它的活动课的范例也较为表象化。总之,要说到如何以历史来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材也只是做了一个开始的工作,即将人文历史的内容纳入了教材。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深入的课改留给了我们两个课题,一是如何应用教材现有的人文历史的内容以增进学生的人文涵养;二是如何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内容以强化人文历史的教育功能。 (三)人文历史中学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 2018版人教社初中历史教材在实际上是兼具了“学科历史”和

16、“人文历史”双重意涵。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都只是按着“学科历史”的套路进行教学,但在历史教学价值进行了调整的情形下,“人文历史”教学就会必然地应成为历史教学的题中之义。 所谓“人文历史”是一种人文视野下的大历史,它与文学、地理、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结合,它对历史的人、事物本身有更多丰富精彩、有血有肉的叙述,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内化的、有机融合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相较于“学科历史”,这样的视野更具有一种开放性、灵活性,且内涵更加地丰富,利于我们的历史教学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更有意义的教学素材。同时这也是说,这样一种大历史的、人文视野下的历史教学会更具有一种综合性。对此,或许会引起

17、人们的一些异议,认为这是对学科教学的一种背离。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地来对这种综合性进行认定和评估,它或许是对学科教学的一种背离,但却是对人的教育的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与具有更关注人的特点的“综合性”教学,两者孰轻孰重,这里希望是后者。因为学科是为了学生为了人,而不应让学生让人为学科。 这里涉及问题的实质就是前述关于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分野的问题。过往我们更多地是从历史学、从知识的角度,而不是从人、从以史育人的角度来追求历史教学。究其缘由,盖因中学历史学科渊源于历史学的这样一种“纯正血统”的关系,使得中学历史教学与历史学之间有着“血?庥谒?”的化解不开的“浓情”,令得我们只有学科而罔顾其他了。但这也并不是说该完全地置历史学及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于不顾,尤其是在历史思维中所涉及的历史学科的“科学性”这一点上,它乃是我们的与“人文性”并立的一个历史教学价值点。一面,历史教育应具有一种人文价值的大历史的视野,它不应自我窄化;另一面,我们还应继续发挥并进一步发掘传统的历史学科“科学性”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观是一个能较为准确并全面地把握住历史教学育人功能的价值观,而由单纯的“学科历史”教学向兼具“人文历史”教学的转变,则是实现这一价值观的一条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