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49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教育问题,是关系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艰巨问题,更与国家、社会、家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各方的努力。长久以来,由于国家减负政策考虑不全、社会人才观偏激、学校教师观念陈旧、评价机制欠缺、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学生抗压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现提出相应对策国家规范办学、提高资源使用率;社会媒体正面引导、改善单位用人制度;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改善评价机制;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淡化从众心理;学生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抗压能力等。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32.024 一、学业负担概念界

2、定 何为学业负担?学业负担究竟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表征?刘合荣认为学业负担是当代中小学生在学校里承担的学习任务,履行的“学生职责”,以及因为学业、生存和发展竞争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同时包括所付出的身心发展代价1。胡惠闵等人通过对国内500篇代表文献的内容分析后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对课业负担的广义理解,“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心理负担,以及家长附加的如家教、补习班等学习活动给学生造成的压力都属于课业负担” 2。综上,从广义角度来看,学业负担是在国家基础课程标准外,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附加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 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因分析 (

3、一)国家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 1. 减负政策考虑不全 一方面,减负政策并未考虑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若要减负政策切实可行,先要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课业负担标准,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掌握学习内容最为恰当,而要制定一个适合所有学生情况的负担标准至少在目前并无太大的可能3。若减负政策把减负重点仅仅定位在作业量多少的量化问题上,一刀切地进行量减而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将会拉大学生间的差距,且过量减负又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减量又减质。 另一方面,减负政策并未考虑城乡生源间的差异。据2018年人口普查可知,乡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政策更适于城市学校中出现的由各方造成的学业负担问

4、题,而乡村学校无过高的升学率要求,无严苛的教学工作制度,学生处于淳朴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或许他们的问题是负担过轻。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生源情况提供不同的应对措施。 2. 教育选拔体制单一 “暗含选拔导向的教育体制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也是教育竞争存在的原动力。该体制有两大特点一是教育系统内部鲜明的等级性;二是学习竞争者之间的选拔机制。就教育功能来看,育人与筛选功能共存,是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4因此,“在教育评价方式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以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监测手段,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5。 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教育博弈论告诉我们,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

5、最佳选择是学得更多更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竞争者的任何选择。“若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一时,教育囚徒困境博弈便存在一日,现阶段教育减负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增负是教育博弈的纳什均衡点” 6。也就是说,学生会增加学习任务量、采用“题海战术”等提高学业成绩,家长会报辅导班提高孩子竞争优势,这就是教育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二)社会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 1. 传统文化价值扭曲 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及优秀官吏,只要能入仕途,任何困难都能忍受,这已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普遍心理,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活动和人生追求,形成受教育者皆为功名利禄驱使的现象。时至今日,以利禄之心鞭策下一代现象仍

6、普遍存在,他们将学生朝传统教育之路驱赶,通过耗能低效的“题海战术”加重任务量,期望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2.社会评价标准狭隘 社会对个人“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过于狭隘,往往具有高学历或毕业于名校的学生获得的就业机会更多,更易受用人单位青睐。受此标准影响,家长、学生均以进入高等学术类院校为目标,层层递推,学生在中小学便开始频繁进入教育机构相互竞争;家长主动购买辅导用书、加大学习任务量,以确保能够进入“高质量”院校,让学生的学业负担“更上一层楼”。 (三)学校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 1.教师教育观念偏差 就学校方面而言,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由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

7、教育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教师教育观念上的偏差。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思想认识、教学技能等方面未达到新高度,不愿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靠延长教学时间、加大教学难度来强迫学生学习。对于部分教师来说,?o法适应教育观念的更新,便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恶性循环中。 2. 教育评价体系陈旧 “就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机制来看,大多学校的评估方式主要为终结性评价,为学生、教师、学校分等排队。由于评价目的的制约,现行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由常模参照评价主导的评价模式,鼓励各方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竞争,而非鼓励探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新课程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易被量化传授,教育教学评价呈应试

8、化导向,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家庭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 我国第一本家训颜氏家训开篇阐述“自古明王圣帝,尤须勤学,况凡庶乎”8,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家长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意识到孩子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便会与社会进步相左,受从众心理影响,不断施压、附加学习任务。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在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耽误了读书深造、谋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机会,便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能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未能完成的理想” 9。 (五)学生自我对学业负担的影响 刘珍珍认为学生“灰色”的学习生活并不完全由家长和教师造成,事实上,由于缺乏责任主体、竞争意识、抗干扰及抗压能力,学生在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上也

9、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10。在假期与部分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充满自信。因此,身心超负荷的情况更加重了学生自身的学业负担。 三、关于减负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规范办学、提高资源使用率 1. 规范政府教育办学 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20097号),此后,各省市加强各级教育教学管理,从提升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入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监管机制,以缓解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11。对社会行业的“增负”行为也有令必行,有禁必严。对于出版界的泛滥也应成立教辅委员会加以管制。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配合国家减负政策的

10、实施,从根源上“减负”。 2.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2018年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考试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改革,准确把握招生制度改革各项要求;通过运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解疑答惑;招生部门提前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招生制度。 3. 协调社会资源推进 在一线城市,如上海,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早已累积较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上海科技馆。这些公共资源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设计适合学生的参观路线及文字解说。社区和学校的社会实践课

11、程相配合,为青少年服务。政府需要出面协调,使社区的各项活动或运动器材符合学生设计,发挥适当的教育功能。政府需投入经费,时刻关注教育资源的社会化进程。例如,鼓励一些中小学校面对周边开放,使周边朋友可以与学生一同使用这些资源。 (二)社会媒体正面引导、改善单位用人制度 1.宣传科学人才观念 加大力度宣传“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转变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通过媒体宣传正面案例,或拍摄一些励志技术型人才的纪录片,如技术型人才等“灰领”范畴人的优势,打破传统人才观。还可以“通过系统科学地实证调查研究,来解释现行教育与职业人生规划间的关系,引导社会形成对教育功能的理性认知,从而能够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特

12、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12。 2.改善单位用人制度 “社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应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态度。这些个人素质在笔试和学历中无法显现。因此,应拓展面试官人选,除主要负责人出席外,最好聘请实践能力强、工作态度好的员工一同参与征选工作。此外,应强调能进能出的政策,采用形成性考核、歇业或淘汰的方式,让高分低能的员工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13 (三)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改善评价机制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学校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及校内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学校提供交流平台,让新老教师在经验共享中提升学科素养,获得良好自我发展。教师须有效解读新课程

13、标准,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备课,以精巧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精湛的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兴趣。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积极联系起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课后作业,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2.完善学校评价机制 现在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何通过考试进行评价是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学校对于教师考核除绩效外,更应多关注为人师表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评价,特别是中小学阶段,要弱化终结性考试功能,多使用形成性评价,做到公正、科学、合理,不以成绩论高低。 (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淡化从众心理 通过社会媒体宣传随波逐流的择校观带来的“高教育成本”“学生身

14、心重负”,淡化家长的从众心理,消除传统人才观念,使家庭成为孩子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经常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人格及艺术特长。家长要及时针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家校联合对孩子形成科学、恰当的保护。 (五)学生寻找科学学习方法、增强抗压能力 通过开设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通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分析明确未来人才市场的走向;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置相关课程培训,让学生从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中小学生因考试竞争、人际交往及青春情感类问题会导致心理失衡,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抵抗承受能力。有时恰当的挫折教育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锤炼,若能适当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挫折,因此,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挫折教育。 四、启示 “减负”的意义重大且深远,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其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切实需要。由于不同地区、学校、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学业负担的感受不同,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看作一个整体缺乏针对性,未来减负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内部差异性。因此,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学业负担进行研究,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寻找学业负担的本质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