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69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

2、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2要给学生多树立示范性榜样。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

3、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树立示范性榜样的形式很多,如口头表扬、作业展示、作文范读、日记传阅等。3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

4、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3)“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3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太阳时,我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如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太阳黑子耀斑是怎么回事,它与人类及大地万物

5、的关系怎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4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让学生自己检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字词是否都理解掌握了,能否背诵精彩语段,能否做出课后练习题,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等等。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有无热情,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

6、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2动态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四、精心设问,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无疑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呢?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

7、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蝙蝠和雷达,我问:你们知道蝙蝠是靠什么飞行的吗?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便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正确答案了。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