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85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网络教育已逐渐成为地勘行业人才培养进修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合针对地勘行业发展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提升地勘行业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与地勘单位合作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实践为基础,探讨适合于地勘行业人才培养需要的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我国的地勘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地勘行业具有工作对象复杂、人员分布广

2、泛、野外工作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地勘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其工作特点,建立与地勘行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学习形式灵活,学习过程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等优点,可以解决地勘工作人员学习时间不固定、工作地点变动大的问题,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已逐渐成为地勘行业人才培养进修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勘行业教育需求现状 地勘行业经历了20世纪8、90年代的低迷期以及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期后,其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方面来说,地勘行业的低迷期造成了国内地质院校和地质类专业的大幅度萎缩,在其蓬勃发展时期,地质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要,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

3、地勘人才的数量尤为不足,为了应对大工作量的需要,不少地勘单位招聘了大批学历层次不高或者非地质专业的人员进入地勘队伍,从而使地勘队伍出现较大的提升学历需求和专业技能学习需求。 从地勘行业的工作特点和技能需求方面来说,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野外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工作,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及实践能力,随着国家对地勘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地勘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专业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国家推进危机矿山找矿、深部找矿等工作以来,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升,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地勘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4、 根据地勘行业的工作特点和教育需求情况,学院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注重系统地质理论与野外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地勘行业网络教育工作。 二、深化合作,依托地勘单位“建站” 为了更好的深入地勘单位基层,了解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得到地勘单位及地勘从业人员的认可,学院在深化与地勘单位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尝试与探索。 地勘单位拥有一大批高职、大专类直属院校,依托地勘单位“建站”合作模式主要是采取依托地勘单位下属院校建立学习中心,形成以学院为主导,以地勘单位下属院校为平台,地勘单位参与学生管理的合作形式,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优秀师资条件、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

5、教学资源和实习条件、地勘单位的管理约束能力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展针对地勘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教育工作。 三、各展所长,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地勘行业的专业特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对于地质学等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野外实践、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等具体环节,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采取依托地勘单位“建站”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整合高校、地勘单位以及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各项资源,有效弥补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工作中在管理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为培养地勘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资源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学院根据大学的优势

6、学科专业和师资条件,在对目前地质勘查及地质工程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情况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聘请了相关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野外实践经历的教授专家,组成资源建设团队,负责相关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和完善工作。 第一,地勘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学历背景、进修和培训需求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学院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资源策划阶段,与地勘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了解地勘人员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地勘单位下属院校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地质教育的教师,在地勘人才培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学院与“建站”院校合作,聘请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辅导和答疑工作,帮

7、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快速掌握学习要点,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是地勘人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地域、学生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很难面向网络教育学生开放,成为制约地勘行业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通过与地勘单位的“建站”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实习条件和实践教学资源,弥补大学网络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地勘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创造条件。 第四,地勘单位拥有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实践中,学院逐步完善了网络学生论文的“双师型”指导模式,即由一名学校指派

8、的指导教师和一名地勘单位具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这一论文指导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情况等条件进行选题,可以有效利用与工作有关的课题与资源,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真正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学院、单位、学生三赢的目的。 四、分工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组织、学习支持、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的把控。通过与地勘单位和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合作,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课程资源进行不断改进,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

9、需要。同时学院针对网络教育各个学习过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形成了学习中心、学院、地勘单位三重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既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从多角度进行质量保障。 第二,工学矛盾始终是制约网络教育办学质量的瓶颈之一。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问题,让学生能够认真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学院与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使地勘单位的相关部门参与到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有效避免工学矛盾的产生,同时单位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效保证了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三,

10、学习中心是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的窗口和载体,站点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了弥补地勘单位下属院校开展网络教育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提升站点的管理、教学、服务质量,提升网络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学院在与地勘单位下属院校的合作建站过程中,不仅在资源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在提升站点管理水平,促进办学水平提升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学院在教育部及各省市教委对网络教育的评估考核体系基础上,结合地勘行业的办学特点,制定了包含5大类40余项指标的站点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了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和巡防制度,采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采用日常考核与定期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措施,对

11、各个学习中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量化指标体系,帮助各个站点发现管理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督促相关站点进行整改,完善办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提升学习中心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五、结语 通过学院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建站”工作,可以在发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地勘单位直属院校教学及师资条件,使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当地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解决了地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实践教育环节,为地勘行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建立良好的地勘单位网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是提升地勘行业网络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细节,挖掘各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