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95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高师院校中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以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它在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基于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发展价值取向的分析,结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尴尬处境,为加强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出三项探索性建议:明确课程定位、强化师资建设、完善学业测评机制。 中国分类号:G658.3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层面上进行母语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科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在大学生母语素养提升、人文素质培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高师院校

2、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中心任务,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指向明确的价值取向,即通过培养师范生专业能力,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促进基础教育的进步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一、关注发展: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 (一)助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在课程意义上,大学语文课程补充非汉语言专业师范生语文素养培养之缺失,优化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处于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的碰撞转型时期,不仅给中小学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专业情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师范教育的课程及培养方案设置中大学语文必不可少,它和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系统中互为依托、共成体系。 (二)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和拓展就业空间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对职前中小学教师提出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需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在教育第一线的应用型教师。其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主要是发展师范生专业能力并在未来工作中变成现实的教学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实习实训,做到上岗就能顶岗,最大限度地缩短过渡期。这就要求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语

4、文加强与未来岗位相适应的各种能力的实际训练。 二、陷入困境: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地位尴尬 (一)课程地位边缘化 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技能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是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呈现出不断强化英语学科和专业知识学科的状态。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纳入学生是否可以顺利获得学位证的硬性指标中,导致这些师范院校的学生们将大量时间放在英语的学习上,母语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在英语大行其道,母语反而被放在一边。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大学都是如此。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未有的尴尬,实在是可惜!1此外,大学语文课

5、程正在为专业课程让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学语文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其教学效果又很难像各科专业课一般直观地显现出来,因而不受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普遍存在课时少、经费少、科研少、空间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语文这门培养师范生人文素质的课程被一压再压、一减再减,大学语文课程形同虚设,地位日益边缘化,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师范生语文素养欠缺、读写能力弱化。 (二)课程定位不明确 认为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补充、延伸,即高四语文。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范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于是一些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以听说读写为主,目的是夯实师范生的语文基础。其实,这恰恰走入了一个误区。大学语文虽然

6、与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能忽视其本质差别。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的高度和广度上都应在高中语文之上,补课不是大学语文的任务。对于师范生来说,大学语文应该是一门提升课,应给予师范生更系统、更条理的文学知识,发挥大学语文对师范生人格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学业测评机制不完善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测评的主要方式是以一份文本形式试卷为最终结果,试题由任课教师制定。从测评的内容上看,或是一份考验师范生记忆能力的知识性试题、或是一份考验师范生写作能力的开放性试题,随意性和主观性较为严重,且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未被纳入测评范围;从测评的结果上看

7、,考试成绩与师范生实际语文能力存在差距。通常,为了增强师范生就业资本,使他们顺利获得学分,多数任课教师会给他们一个较为体面的分数,但实际上,大多数师范生由于不重视大学语文、或是不感兴趣等原因,在一学期的学习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很明显。 三、课程构建: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之任务 (一)明确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是高层次的工具性课程。在高等教育层面,大学语文是一门强化母语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不能再重回到高中语文对听说读写的简单训练中,而更应注重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和常用文体写作能力等教师必备技能的训练。能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明白、清楚、准确地进行口语表达和文字

8、表述是每个师范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大学语文注重高品位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杨建波认为,人文意义上的语文应当体现语言育人的特点,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的学生变成文化、历史、哲学、情感和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2大学语文修养为师之德、审美人生之境界、传承民族之文化、培育华夏之精神。人文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把文学文本作为载体,通过审美的领悟来培养师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把文学文本作为文化现象来思考,探寻其中的审美意蕴和人文价值。 (二)强化师资队伍 事实上,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

9、强、难度很大、极端难教好的课程。大学一定要配备最优秀的教师,既能教学,又能研究,才能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3在制度层面,地方高师院校要直面大学语文边缘化危机及师资建设的客观现状,提升大学语文在校内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大学语文教师,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纳入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深造的整体规划中。 在教师层面,师范院校教师的素质决定师范生的素质,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教学实践能力是大学语文教师传

10、播文化的桥梁,应全面观照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活动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馈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五个维度的发展状态。大学语文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责,由经验型、知识型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学业测评机制 教学测评具有反馈-调节、激励-动机的功能,因此教学测评应贯穿教学进程的始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安置性测评。适用于大学语文教学开始,用来考察师范生初始知识和技能。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师范生是否具备学习新课程所必需某些技能和能力,是否已经掌握了某些在教学计划中要教的材料,根据测评结果,适当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难度。 二是形成

11、性与诊断性测评。适用于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监测师范生的学习进度。形成性测评通常用于考量师范生对某个教学部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其目的在于发现师范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并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出矫正性建议。当问题严重到形成性测评也无法解决时,就需要对师范生学习困难的深度进行诊断性测评。诊断性测评的目的是准确定位师范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并补救学习困难。诊断性测评往往需要一系列的测评程序和专业的测评手段,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观察和判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总结性测评。在大学语文课程或教学单元结束时实施,用来关注师范生获得教学预期成果的程度。总结性测评通常要全面考察教学内容,试卷测验与表现测评相结合。其结果一般以分数的形式出现,但应给师范生提供反馈建议,并把结果用于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地方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大学语文教师和研究者根据地方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在实践中探索,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促进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