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836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由于各种原因,职业学校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难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文化底蕴;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诵读,以读悟情;品析意象,再现意境,锻炼思维能力;拓展阅读,举一反三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作了比较粗浅的探讨。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耀眼的明珠,让人百般品味而经久难忘。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人格魅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篇著名诗人、词人的佳作。但是由于中职生语文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等原因,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那么,如何改变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文化底蕴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还要善于探究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具体表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

3、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汲取知识,习得技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虽有师生交流,但教师并不善于引导主体意识不强的学生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留给学生质疑、讨论交流的时间甚少。而且有一些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重灌输、重翻译,忽略了古诗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课堂效果也不明显。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改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习,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教学水平。如学习名师的古诗词课堂案例、教学实录、教学心得,增强古诗词功底,获取一定的

4、教学技艺。只有这样,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用生动隽永的语言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沉浸其中,走进古诗词,感悟古诗词,唤起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例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在把握了词的情感和意境的基础上,伴着舒缓、凄婉的音乐,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学生进入情境,开始跟随教师沉浸在吟诵的天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目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了厌恶、畏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分层次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可测、可行、合理的教学目标。一般

5、来说。具体的短期的能实现的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因为这些目标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学生乐于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尝试主动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交流个人经验。 如教学杜甫登高时,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韵律。2、能找出诗歌的意象,说出其表达情感,体味意境。第一个目标相对简单且具体、可测,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在感受到诵读诗歌的乐趣后,学生在目标二的引领下,展开讨论、交流,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当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动情的朗读以及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三、注重诵读,以读悟情 古人云诗言情,诗言志。诗词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古诗词特有的鲜明的节奏、韵律,诗词中蕴含的或喜或悲或乐或怒的情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体会、感悟。对于中职生来说,诵读是学好古诗词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诵读,根据诗词内容和教学需求,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诵读,如自由读、个别读、范读、齐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形式各异的读,感悟诗人赋予诗词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诵读。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读懂大意,初步感知作者情感变化,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配乐范读,并适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领学生透过诗

7、词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悲喜愤狂的复杂情感。此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达到情感共鸣。最后,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配乐读、表演读,感受李白笔下黄河的磅礴气势,感悟李白的浪漫情怀及豪放飘逸的诗风。 实践证明,诵读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激愤,也是丰富学生古诗词知识,培养语文素养,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品析意象,再现意境,锻炼思维能力 古诗词内涵丰富,诗人善于用含蓄精炼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营造或淳朴、或凄婉、或悲壮的意境。但古诗词的

8、意境极为抽象,现在的中职生生活阅历不丰富,体会抽象的意境有一定的难度。诗人艾青说“所有意象、意境、象征都是通过想象而产生的。”诗词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同样,诗词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尽自己所能或创造情境,或配上音乐,或设置关键问题,启发学生用心品析诗词中的意象,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在头脑中形成可感知的生动画面,有创造性地再现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乐趣。 如教学杜甫登高这首诗,先是让学生描述诗中意象,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学生回答寒冷的秋风,悲哀的猿叫声,空中盘旋,难以自控的鸟儿然后,随机播放哀

9、婉悲壮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组织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最后,补充介绍杜甫的经历,并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杜甫,此时你会想什么?愿意说出来吗?此番设计,让学生对杜甫诗有了感性的认识,将自己融入到凄凉、孤独、悲壮的意境之中,与诗人感同身受,并以诗人的身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既提升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古诗词教学难题迎刃而解,可谓一举两得。 五、拓展阅读,举一反三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指出“理解是必要的,必须加强运用。”这说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帮助学生夯实古诗词基础,还要教授给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并引导其根据所

10、学诗词内容进行拓展阅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苏轼的其他词,如江城子等,这样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苏轼慷慨豪迈的气质,领悟豪放词风。教学中,教师亦可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并附以一定的教学手段,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除此之外,在拓展阅读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学习资源,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是风格相似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学会比较阅读,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如将杜甫的登高与客至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出于一人的诗作,只因作者经历、心境的变化,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登高在凄凉中染上悲秋的基调,写的是漂泊在外,老病孤寂之苦;客至则呈现出杜甫诗少有的“恬静自然”。这样的拓展阅读,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又可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任重而道远,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上述五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和学习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倡导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只有这样,古诗词教学才能不断地探索创新,真正发挥其作用,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