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219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大学生择业问题随着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而日趋明显,“90 后”作为当今大学生组成的主体人群,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解“90 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本文以吉林省三所大学的“90 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择业观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近2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指出现阶段“90后”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90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面对相关问题。 一、 调查意义及背景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大学生的择业观既是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在择业方

2、面的具体表现。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各个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相关人才,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却有相当数目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作为现阶段主要的求职人群的“90 后”大学生来说,他们所经历的金融危机、就业模式改革、经济飞速发展等社会变迁,其个性特征与“80”、“70”后有着鲜明不同他们敢于提出独特的想法。然而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个性特质,他们的择业观在某些方面也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其呈现出来的择业心理问题也吸引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为了解“90 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我们从“90 后”大学生择业观入手,对吉林省3所大学部分学生

3、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择业观入手分析当前“90 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并避免择业心理的典型问题,以期为“90 后”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通过资料搜索,选择了“90 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择业理想、择业心理动机的认识等。然后,以吉林省高校90 后大学生为总体样本,随机抽取380 名“90 后”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收回问卷335 份,得到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89.6%。之后,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调查基本情况如下有效问卷的

4、300名大学生中,男生142名,所占比例为47.3%,女生158名,所占比例为52.7%;文科生95名,所占比例为31.7%,理科生205名,所占比例为68.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90 后”大学生择业理想 根据问卷问题结构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毕业后打算人数比例直接求职找工作13444.7%考研12240.7%考公务员289.3%自主创业165.3% 后大学生并未像几年前一样对直接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趋之若鹜,相比之下呈现出了比较合理的毕业打算的结构比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找工作或考研,考虑到“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敢于创新等特点,有5.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向往的就业地

5、区人数比例家乡8428%直辖市/省会等大城市10334.3%沿海开放城市9832.7%国外82.7%农村及边远地区72.3% 呈现出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去往省会、沿海城市,以及回到自己的家乡参与工作,而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去往农村及边远地区参加工作,这也体现了工作地区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这种供需矛盾需要国家加大此方面的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奉献自我,投身教育的理念。 大学生希望的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单位性质人数比例外资企业5016.7%政府机关6421.3%事业单位9431.3%国有企业6622%民营私营企业217%基层单位51.7% 后大学生把进入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9

6、0”后大学生在历见金融风暴引起的就业困难的问题后,只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市场和金融危机的考验,此外事业单位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因此三者成为很多大学生心仪的择业单位也不足为奇。与此同时,选择事业单位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可见工资待遇和工作稳定程度仍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对于基层单位,虽然国家近几年一直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单位工作,但受工作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只有1.7%,但这不仅仅是“90”后大学生拥有的择业心理,值得我们反思。相比之下,愿意到民营私营企业工作的比例只占到7%,但其每年的招聘活动量却远多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这其

7、中体现出的择业心理问题指向茫然心理,大学生为确保未来的工作的稳定,一味选择那些拥有“铁饭碗”的单位去求职。 关于大学生对于期待薪资的数据如下期待薪资在4000元/月以上的人数为209人,所占比例为69.7%,3000元4000元/月的人数为82人,所占比例为27.3%,选择2000元3000元/月的人数为9人,所占比例3%,没有人选择1000元2000元/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多希望未来薪资在3000元/月以上,其中近7成学生期望薪资在4000元/月以上,这体现出“90”后大学生择业的功利性的一面。也正是因此,大学生往往期望过高而并不能很好地找到心仪的职位,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对新入

8、职的大学生提供的薪资在2000元/月左右,这与大学生期望产生了不小的差距,不少大学生在家庭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希望自己子女选择的职业报酬高,这种现象也体现出“90”后大学生择业时的又一心理问题盲目攀高的心理。 2.“90 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动机 择业考虑的主导因素人数比例个人能力9230.7%个人兴趣10234%专业5819.3%个人价值观289.3%其他206.7% 后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近7成考虑的是个人能力与个人兴趣,其次是专业、个人价值观,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在未来的职业中,选择个人兴趣所在以及个人能力优势所在的职业是十分重要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会考虑个人价值观为主导因素,这

9、也是“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出的个性特色所在。 (2)关注用人单位的哪些条件。如表5 目前对于“90”后大学生,招聘单位所提供的工作条件,例如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前景、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弹性的工作时间等更受关注。调查发现,“90 后”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以经济报酬为主导;以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为目标;以企业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弹性的工作时间为参考。对于大多数的“90 后”大学生而言,个人方面的因素如兴趣爱好、价值体现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是主要关注方面,而报酬则是择业时关注的最主要方面,这里也再次体现了“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中功利性为主导的问题。 关注用人单位的条件响应数量比例个

10、案比例报酬23917.9%79.7%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16312.2%54.3%个人兴趣爱好16112.1%53.7%个人价值的体现14210.7%47.3%企业发展前景14611.0%48.7%个人发展空间17613.2%58.7%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886.6%29.3%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745.6%24.7%工作时间有弹性,自由度14310.7%47.7%总计1332100%444.1% 四、关于“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自身能力,树立择业信心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若大学四年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11、,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明确自身优缺点,另一方面对自身职业规划发展轨迹有清晰的思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各方面素质,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在择业就业活动中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 2.扩大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更新择业观念 大学生在择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择业观念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充分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考虑其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其次大学生也应拓宽择业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近年来除传统招聘形式外新兴的网络电视媒体等形式的就业信息获取途径。 3.加强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心理指导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新出台的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对择业环境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是必须要得到加强的,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增设或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配置,定期宣传国家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形势,还可对某些职业进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应届毕业生充分理解认识相关政策与形势,并为择业做好硬件准备;另一方面要在往届优秀毕业生中挑选出勤奋刻苦、业有所成的学生榜样,与应届毕业生进行相关交流与沟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个高素质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