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351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素质教育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摘 要:以功能性教育管理模式为例,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想融合这五部分素质。首先要在教育管理方面推行人性化、多元化管理,在充分尊重学生行为习惯、种族文化的前提条件下,落实相关教育管理工作。 素质教育是我国推行的主要教育方针,对积极推动现代化教育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现如今,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受素质教育影响严重,在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其教育管理方法、形式、理念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以人为本”思想的介入,为高校的科学教育、个性发展模式提供了先进的核心理念,以管理组织为核心的教育团队

2、,在处理教育问题时,管理者逐渐懂得了倾听学生的心声,从高校学生的思想、角色角度思考问题。除教育管理之外,高校在教育课程管理上也做出了很多改革措施,如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提高德政教育的核心地位、推动多元人才培养计划等,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效率、质量水平越来越高。 二、构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新体系 1.素质教育与人本理念相互结合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高校充分利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管理的第一位,让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学生思想、学校时代背景相契合,相融合。从人本价值的角度分析,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管理联系起来的,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评估,高校管理

3、者都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高校管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人性培养,重视能力训练。首先,增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课程,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能够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深入学生思想,通过约束性管理,人性化沟通、潜意识影响,理解、包容高校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冲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乐观心态。最后,利用管理行为、规范行为启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引入责任机制和义务机制,让学生自觉培养自我能力、独立思想、乐观精神。 3.引入激励机制 除围绕学生创建个性化

4、教育管理项目之外,学校还应积极调动教职员工对培养学生素质、人文修养的积极性。创造竞争环境,采用绩效考核机制,让每个教职员工在合理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照顾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从管理、教育两方面,影响、约束学生的学习、社会行为。同时,从多角度分析学生生理、安全、归属需求,并尽量利用高校管理工作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4.增进高校教育管理中人际关系 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是组成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方面要素是在既定的关联环境中变化的,它们的职权地位依次下降。为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应创建“意见箱”,教职员工和学生如果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存在质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

5、想法。学校应定期组织例会,针对意见箱中出现的“意见”,逐个、分层的解决,并针对一些建设性意见进行拓展研究,积极采纳。层级监督是针对学校管理的,而同级监督则是针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行为的,学校站在监理的高度,势必会忽视每个教职员工的管理行为矛盾,为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学校可以创建隐秘型的监督机制,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互相监督,评价学校制定的教育管理方案是否有效、合理。 5.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素质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地位发生了改变,以往教师占主导地位,现在学生和老师一起占主导地位。教师以助学者身份,设计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参与科学探究和知识学习,通过“团队协作”,师生共同体的探究能力会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师生一起会让学生轻松面对学习,不再以低姿态“仰视”老师,而是以朋友、合作伙伴的角度和教师一起探讨。这种关系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教职员工开展教学计划,还有效缓和了高校教育管理中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结论 通过上文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可知,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起初满足智力教育,到后来智力、体能教育全发展,到现在多元素质培养教育。高校教育受时代环境和经济市场的影响,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必须要做出较大改变,转变治学观念,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迎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体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学习协作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