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388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语篇分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 摘要:语篇分析理论从全新的视角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突显出潜藏在语言中的连贯。本文主要研究把语篇分析运用于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阅读教学。 关键字:语篇,语篇分析,语篇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一、语篇研究概述 在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Z?Harris and T?F?Mitchell)就进行语篇分析研究,从传统的重视单个孤立的句子的语法学研究到强调句子与句子、句子与语篇的关系的语篇研究,即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

2、cs)。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Z.S.Harris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了名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这篇文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分布和句法转换等手段找出篇章基本组成单元、篇章形式结构与其使用语境之间的联系。 1.语篇。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根据韩礼德(Halliday)的观点:语篇(discourse)是一个语义单位或意义潜势的现实化,任何一个口头或书面语言片段,不论其长短,只要能构成一个语义整体,即表达完整的意思,就可以称之为语篇。语篇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是交际过程中传递(口头或书面的)信息的语言形式。胡

3、壮麟(1993)认为语篇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的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2.语篇分析和语篇分析能力。语篇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语言学研究从句子到语篇的逐渐转向,在70年代兴旺起来。话语分析的内容包括:语类分析、话语结构、话语的衔接和连贯、话语的推进方式、信息流程等。英美学派是最早研究语篇分析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指对比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片段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旨在找出带有相似语境的话

4、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语篇时,不仅要分析语言的形式特点,还要对句子以上层次进行分析。语篇分析能力指分析、综合、推断等高级智能,即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并结合文章的语言了解与目的语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从而达到不仅理解构成所读语篇的句子和段落,更重要的是正确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构,提取出重要而有意义的信息。在语言教学(特别是语篇教学)过程中,语篇模式分析对理解语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语篇的框架。 3.五种语篇模式。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

5、ecific Pattern)。宏观结构大致有两种:A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概括陈述;B概括陈述具体陈述更具体陈述概括陈述。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拉波夫(Labov,1972)根据随意会话的自然叙述顺序,提出这种预测的模式包括六个环节的叙事结构:点题(Abstract)叙述者在叙述之前对故事所做的简要概括。指向(Orientation)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他相关背景知识。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故事本身发生的原因和事态的发展。评议(Evaluation)叙事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结局(resu

6、lt or Resolution)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的下场等。回应(Coda)在故事的末尾,叙事者常常用一两句话回应主题,以使故事结构更加完整。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这种模式在论辩、说明性类型以及不同的主题领域和语境中出现,语篇的开始向读者描述一个事件或社会现象作为文章的背景(Situation),接着由此事件或社会现象引出难以解决的问题(Problem),然后陈述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反思(Response),最后提出对这一问题的肯定评价或结论。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这一模式是论辩类篇章的典型模式。

7、一般情况下,作者先提出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提出反主张或真实的情况。在较大的篇章中,主张可以有多个,反主张一般只有一个,少数情况有一个以上。主张部分可以是假设的观点,反主张部分可以是对真实情况的描述或肯定。因此,这一模式也称作假设真实模式。主张(或假设)的部分包括内容、证据和争论,反主张(或真实模式)部分包括论据和实例。常用的标志词有say、claim、assess、state、false、in fact、in reality等。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这模式可以用于多种语篇类型,比如演说、政论、说教、广告、

8、报道等。McCarthy认为这种模式的宏观结构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具体陈述4概括陈述;第二种,概括陈述具体陈述更具体陈述更具体陈述概括陈述。 二、案例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语篇的特征以及怎样最好地让学生具有语篇分析能力。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中第四单元为例,这一语篇就符合“提问回答”模式的宏观结构。文章由情景、提问、回答、评价四个部分组成。文章以作者与收银员的一段对话为“情景”来展开故事(Para1Para.4),从而提出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thesis):谁需要数学?(“Math,Who

9、Needs It?”)整篇文章都围绕这个提问来展开。作者在第5段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地向学生讲明数学的价值:The first year I taught,the question caught me off guard. The second year,my response was similar.The third year I realized motiv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作者最终意识到不能抽象地向学生介绍数学的价值,而一定要给学生具体事例来证明数学的价值,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学好数学。作者在第6段采用自问自

10、答的方式,再一次提出“Who needs math”。不言而喻,所有的人都需要数学,我们不仅每天都要使用数学,同时学好它还能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最后在第7段进行评价和反思:作为老师的作者意识到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然而,语篇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发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篇章模式来解读不同的课文。以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中第二单元为例,题目是“Becoming a Better Person”(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这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模式为主的语篇。由于学生

11、为大一新生,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授拉波夫叙事模式中的六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到原文中去找寻和发现: 1.点题(Abstract):Becoming a Better Person 2.指向(Orientation):WhoI(Laura),Bruce WhenIn the summer of 1992 Wherecommunity Whatvolunteer assignment peel the shrimphelp the kids 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作者试图通过讲述自己从事社区志愿者的两次不同经历来说明:为什么自己的期望值随着遭遇的不同困难而一再降低?由最初

12、的感觉自己像个圣人(I felt like a saint)变为感觉自己能成为英雄(I felt like a hero)到最后只想做一个好人(I felt like a better person)。 4.评议(Evaluation):在作者心目中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去社区做义工的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她的世界中有“空调、花园和纯种狗”,而她打工的地方却充满着“垃圾、拥挤的街道和散发着恶臭的厨房”。 5.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作者通过与母亲的一段对话把故事推向高潮,母亲提醒她帮助那些人一天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接下来他们还要去过好每一

13、天。 6.回应(Coda):正是母亲的教导使她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要想改变世界必须从小事做起,先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学如何当英雄,最后才能实现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做圣人的伟大理想。 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另外一种语篇模式来分析其写作手法:概括具体的语篇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我们首先应从分析文章总体脉络入手: Paragraph1:Who,when,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Paragraph2:How is the volunteer work? Paragraph3:Describ

14、e the first work experience. Paragraph4-15:Describe the second work experience. Paragraph16-18:What did the author finally realize? (Bruce)alonerefusedno responsefilled me inhand in handeagerly ate 文章在第16段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陈述(Communication with her mother)。当作者兴奋地向母亲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却意外地被母亲泼了一盆冷水,母亲提醒她不可能彻底改变那个小男孩的命

15、运。作者在最后一段进行了概括陈述(Para.17),正是母亲的一席话令她清醒:我们不能彻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试着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将来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启示 以上就是笔者在讲授2l世纪大学英语基础过程中运用语篇分析所做的一些尝试。但这些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课文讲解。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文类型、不同的教学设施采用不同的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法过分强调语言的形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语篇分析理论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指导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近十几年来,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的语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语篇教学法着重在句子单位以上的句群、段、篇入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段落间的衔接与篇章语义的连贯,总结段落和篇章的结构模式以及篇章体裁的特点,对传统上过于强调单词、句子、语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法是有益的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