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51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探究 【内容摘要】文章是对一种声乐教学探索成果内容的陈述和意义阐释。“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是作者在总结多年声乐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思考、探索所总结出来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单纯声乐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内容包括曲目分享、演唱分享、文化分享、技术分享、互动分享等,是融合教学、排练、演出、艺术、学术、文化、表演心理等各个声乐要素于一体的复合课堂形式,是对学生声乐演唱的全方位的综合训练。 一、传统声乐教学课的状况 传统声乐教育,有一对一教学、小组课教学、大课堂教学,教学根据学生人数多少,采用不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能力,优

2、秀的歌唱者也是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这是我国声乐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一对一教学的优势是,注意力集中于一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一位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指导和训练。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歌唱能力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即使性格温和的教师,学生面对歌唱的权威,也难免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会伴随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歌唱状态来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格的技能训练和音乐艺术体验形成一对矛盾体,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的歌唱状态呆板、紧张,缺少艺术表演的自由放松状态。虽然很多优秀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避免,但是学生的紧张情绪还是比较难克服。 一对多小组课程,

3、虽然学生人数变多,紧张感也不一定会减少,因为主要还是以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为主。同时不足的是,教师用于个人的时间会减少,每位学生受到关注的程度会降低。但是,小组课的优点是几个学生一起上课,可以从不同学生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如多角度对歌唱的认识、不同的演唱处理、丰富的曲目积累等。 集体课声乐教学,只针对歌唱普遍问题进行教学,而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显得困难,这是大课的性质所决定的。大课是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大课的受众面大,教师讲述的歌唱方法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也是大课的特点。 以上所述课堂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示范、指导训练学生为主导,形成教与学基本模

4、式。每一种课堂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有局限。但任何课堂,只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真钻研的教学精神,不同形式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归结到底,传统课堂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形成极大依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呢? 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这就是声乐集体分享课。这不是对一对一声乐课的取代,而是一种补充,二者相得益彰。 二、声乐集体分享课的理念 笔者在对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和传播,民歌手对民

5、歌的学习,大多并不是徒弟拜师傅,更多的民歌手是在各种民歌演出的集体歌会,各种婚礼、葬礼、祭祀等民间仪式歌唱中耳濡目染学会的,大量的民歌手是在这种环境中,通过观摩、模仿、请教、锻炼逐渐学会了歌唱。这样学习的歌唱具有鲜活的生命感染力,歌唱者对于歌曲风格的把握、对于歌曲精神气质的表达,都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是在学校学习的歌者所无法得到的。这种在特定的文化场合、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歌唱者面对特定的听众,唱出自己的心声,这是歌唱最真实、最真挚、最自然的文化体现。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也是人类歌唱的最高境界。于是笔者想,能否在学校歌唱教学中尽量模拟这种氛围,使得学生在一种自然、轻松、平和的分享氛围中来学习

6、歌唱呢?这就是笔者创意“声乐集体分享课堂模式”的初衷。这种课堂要体现的理念是:在享受歌唱状态中学习歌唱,在分享文化体验中学习歌唱。 三、声乐集体分享课堂描述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模式是从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声乐课堂的主角。当然,一般来说,这些学生是在接受了一定程度一对一课堂教学或者声乐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课程的形式是3至7人小组课,但人数不宜超过8人,否则上课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效果。课堂最好在小型排练厅上课,上课时间是两节连上一个半小时。上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担任组织和少量点评。课堂主要内容是曲目分享、演唱分享、文化分享、技术分享、互动分享。 曲目分享。学生在演唱之前脱稿与大

7、家分享介绍曲目,包括词曲作者的基本情况、创作特征、本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信息,以及对该首作品的歌词、曲调、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和个人理解,也包括作品比较。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学习系统全面选取曲目,背诵和熟悉掌握大量曲目。 演唱分享。这是一种个体演唱感受的精神分享,是将该作品完整表现出来,学习全情投入的艺术演唱能力。演唱完要与大家分享演唱的体会和感受以及自己的困惑和不足,认识分析演唱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技术分享。是自己演唱完之后,分析自己演唱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是哪些,就声乐技术性问题进行分享和展示。 文化分享。针对自己演唱的这首作品,包括作曲家以及同类的歌曲、歌词内容等,

8、如文化问题、艺术风格、人文环境、地域特征、历史背景等与该作品相关联的各种文化信息和个人文化体验、人生经历等人文艺术方面的问题,进行分享讨论。 互动分享。在整个课堂期间,在分享学生完整介绍完自己的曲目、演唱 、技术、文化分享之后,针对每位学生的表演和分享内容,相互评论。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演唱的曲目、演唱的技巧、演唱的体会、文化方面的体验等,进行点评和发表意见。 四、声乐集体分享课意义阐释 (一)在艺术情景中教学 过去的声乐教学多是在一种严肃紧张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教,学生做,学生比较被动。现在是大家在一起分享、体会,不管唱得好还是不好,大家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分享一首作品的活动上

9、,其次才是教学。这与以教学为主的课堂有所不同,大家对演唱者的尊重,作品没有演唱完毕是不能随意打断的,同时演唱者对这首作品做了充分准备,更加了解作品,引导大家从欣赏的角度接触该首作品。总之,创造欣赏作品的氛围基调。 (二)在文化体验中教学 教学用充分的时间来集体讨论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歌唱说到底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不同文化的音乐形态。演唱者没有对歌曲文化内涵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是不能演唱好歌曲的。同时,传统声乐课程,对于歌曲作品的文化解读分量通常十分简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希望多在技能上给学生以提高,文化“虚”的部分,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习;二是声乐教师大多沿袭这种习惯,不重

10、视对歌曲的文化内容深层次的解读,使得教师代代相传,形成不重视声乐演唱的文化整体把握;三是不同的人演唱不同的歌曲,之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就是因为演唱者的理解不同,没有个体对歌曲独特的文化体验和生命理解,就没艺术的个性可言。这是我们经常看到演员演唱歌曲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在学术探讨中教学 这种课程,因为学生是课堂主导,所以,教师的权威感被弱化,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不同学生汇集不同的声乐演唱学习心得,形成浓厚的学术探索氛围。学生更容易接受自己探索得到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意见也更能够得到学习者的重视,记忆就更牢固。 (四)在愉快分享中教学 这种课堂

11、是在师生分享的氛围中进行,大家很容易在一种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每一节声乐集体分享课,学生都会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有的学生还把这种课程录像保存珍藏,这也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方式。愉快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途径,这种课堂教学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得音乐教育真正体现了“乐者乐也”的艺术境界。 (五)在平等氛围中教学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这种教育有一定的自身合理性,但是这种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不足。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精神自由发展、潜能不断激发的新的教育观念的倡导下,师生平等的人格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声乐集体分享课,应该是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种探索。值得坚信的是艺术课程应当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对人性尊严的尊崇,并依此通过音乐颂扬人类精神的美好。 结语 声乐集体分享教学是一种专业教学的新探索,是融合了教学、排练、演出、艺术、学术、文化、表演心理等各个声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课堂形式,是对学生声乐演唱的高度综合训练方式,从已有的实验效果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这种教学方式,其他教师也有类似尝试,笔者将其归纳表述出来,是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我们的声乐教学更能够体现艺术教育的本质精神,更受学生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