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578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语多方言区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在多语言多方言区的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取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文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法,比较法,举例法,调查法等。多语多方言;现代汉语;教学方法在多语言,多方言地区的高校,其现代汉语课程教学面临的语言环境与其它地区高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有所取舍。本文以广西为例,结合广西的语言环境,谈谈现代汉语课程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一、广西的语言环境(一)广西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广西可以说是语言的富矿。目前据语言学家调查和统计,广西境内现有六种汉语方言和十二种民族语言,汉语方言主要有粤方言(白话)、平

2、话、西南官话、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等六大汉语方言,前五种汉语方言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00万。民族语言主要包括汉语、壮语、勉语、布努语、拉珈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仡佬语、彝语、京语等。其中说壮语的人口有1100多万。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广西应是目前我国汉语方言数量和语言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广西如此丰富的语言资源,绚丽多彩的语言现象,为我们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语料和语例。广西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尤其需要利用广西境内珍贵的语言资源,结合广西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语例,分析教学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二)广西高校学

3、生普遍具有多语多方言能力根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广西高校80%以上的学生大都来自广西本地。学生生活在一个多语言多方言的环境中,大都具有多语言多方言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广西高校的学生一般都能说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如有的学生既能说白话(粤语),又能说壮语;有的学生既能平话,又能说西南官话(桂柳话),还有的甚至能说客家话和闽方言等。根据我们的小范围调查,除普通话外,60%以上的学生能说两种或三种方言(语言)。广西高校学生良好的多语多方言能力,自然对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二、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现代汉语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如李如龙先生(2018)指出“以往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

4、上的最大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普遍有厌学情绪,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局面,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广西多语言多方言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采用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母语方言和实际情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觉得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法、比较法、举例法、调查法等。(一)直观法直观法,是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直接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现代汉语课程可以利用

5、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现代汉语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主要包括“听”与“看”两方面。实验表明人脑接收外界信息,90%以上来自眼睛。由此可知,接收信息时“看”比“听”更重要。直观教学法,正好符合心理学的感知原理。因为它形象、直观,把最重要的信息用不同的线条、符号、色彩、图形标示出来,显得突出醒目,有利于学生记忆相关信息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方言分区时,可使用PPT课件直观介绍中国语言地图集(彩色的方言地图)的全国汉语方言分区以及广西汉语方言分区情

6、况。在语音教学中,为了帮助广西学生克服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问题,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动态课件展示元音和辅音音素的具体发音部位,引导学生找准发音部位,从而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达到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的目的。文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上视频直观演示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还可以补充广西境内古壮字和壮文的相关内容,使壮族学生更深地了解母语文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二)比较法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

7、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所谓比较法,就是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从而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对于现代汉语课来说,就是指教学中要将普通话和方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8、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许多语言学家都非常推崇比较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77)曾说“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于根元先生(20

9、18)也指出“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由比较方法衍生出来的。”这说明比较法在语言教学和研究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语言资源,将广西境内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母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

10、的差异,仔细体会,从而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各自特点。比较的层面可以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音方面,可将普通话和方言的声韵调进行比较。以声调为例,普通话的声调数只有四个,但方言不一定只有四个。在南方方言,声调的数目通常在四个以上。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普通话与广西境内粤方言(白话)、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的声调进行比较,并请各方言区的学生来读一读教材上(如黄廖本现代汉语)的声调例字,使学生在比较中弄清普通话和方言声调之间的差异,弄清调类和调值的区别,从而认识到声调的历史演变过程。词汇方面,可以将普通话和方言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进行比较。普通话说“洗澡、开水、缝纫机”,广西粤方言则说“冲凉、滚水、衣车”。也可以比较普通话和方言中词序的差异,如普通话说“客人、鸡公、宵夜”,广西粤方言则分别说“人客、鸡公、夜宵”。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普通话和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从而了解事物命名理据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