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578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读书对学生的好处及读书策略分析 读书可以使人增加知识水平,也可以使人在视野方面得到升华,志向等等也能受到熏陶。学生们读书自然能使得自己变得有理想,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见闻,从古代通往未来,从国外到国内都能有所了解,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但是读书不是什么书都读,也应该注意一些读书的策略。 读书 阅读 学生 策略 G25 A 1003-9082(2018)07-0083-01 读书人在当今世界非常多,因为人们都知道读书是对自己有很多好处的,远的不说,就是任何人的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读书的数量很多,同时也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见解和视野,他们的志向比较高远,生活比较多姿多彩。而对于学

2、生来说读书的好处则体现在理想的树立和品质的变化等方面。 一、读书促进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他们,有的在这些影响下甘于堕落,从名列前茅变得碌碌无为,甚至不能完成学业,而有的人则积极的在阅读和自己学习相关的书籍,和未来发展相关的书籍,尝试着在这些书中找到一些有利于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这些书中找到一些可以帮助自己树立远大理想的依据,从这些书中找到心理的慰藉。通过对多读书的学生的采访了解到他们的目标基本上都比较明确,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比如某学生是图书馆的常客,笔者经常和他交流,发现这孩子读的书大多是国际关系,大国战略方面的书,他对外交很有兴趣,立志当中国的外交官。

3、二、读书能促进学生的写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必要途径,笔者经常跟语文老师交流,某某学生喜欢在图书馆借书喜欢阅读,问这些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语文老师说这些爱看书的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精彩的名言警句,其中不乏优美的好词佳句。一批喜欢到图书馆看书的学生有的是学校新叶文学社的,在一些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经了解他们的一些写作素材就是来自于在图书馆的某些作品。原高一年级的刘畅和徐一同学,他俩是我们图书馆的常客,经常来借书,某日笔者见到他俩的照片挂在学校宣传栏光荣榜上,原来他俩在一次重要的年级考试中(1600名学生中)分别占第一名和第三名。可见爱阅读的孩子各科学习成绩也这

4、样优秀。 三、提升气质风范 读书能给自己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自己变得越加知书达理,自己的形象就得到改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气质和风范。比如在图书馆中笔者几乎没有看到有谁在打闹或者大声喧哗。因为来图书馆读书的学生自己说话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考虑说话的语气、环境等。 四、知识量在读书中得以快速增长 在学生基础课堂之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无法有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或者说很多生活现象是我们在课堂上无法见到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多到图书馆等地方,通过自己阅读去了解。当学生自己阅读了众多的书籍时他们的知识量就在飞速增长了。例如,关于青少年性健康的

5、知识,课堂书本上了解的很有限,但图书馆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 五、读书启迪着自己的智慧 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了解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无形中会使人变得聪明。比如学生在图书馆阅读了家电的相关知识,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在将来某天解决家电无法工作的问题。而没有读书的学生则只能请外面的维修师傅来解决。 虽然读书能取得很多的好处,学生们应该多读书,但是只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学到什么,才能在学习中收获更多,从而避免出现费时费力地读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读书的时候并不是随意的阅读就能让学生获得这些好处,必须在读书时注意策略。 首先,学生读书需要更具自己的兴趣选择。读书的时候学生

6、保持较高的兴趣是保证读书效率的。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时,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后,在阅读过程中非常专心。而有的学生随意选择一本,看的时候是胡乱地在翻阅,然后很快的就换了一本,而且越是不感兴趣的书换的速度越快。 其次,读书最好能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图书馆的藏书相对是比较丰富的,包含了人生、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到图书馆读书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大多数都说是为了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却没有想到木桶里的水位高低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盲目的扩充知识并不能使得自己上升到多高的高度。若是学生在读书的时候针对自己的不足而来,那么他们的收获

7、可能会更多。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8、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再次,读书需要和学习实践相匹配。人的记忆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忘的,读书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能记住自己阅读的书籍讲述了哪些内容,自己感兴趣的是哪些,哪些内容对自己的发展有用,但是过了一段

9、时间后就忘记自己从中得到的知识信息了。而有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发现一条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比如单词的背诵法,然后在单词背诵的时候就把这个方法用来实践,他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牢牢记住自己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候所学到的这个方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

10、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最后,读书之后的交流很有必要。学生来图书馆读书都比较安静,深怕打扰了其他同学,因此整个读书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吸收知识或者熟悉社会事项,自己在这短时间吸收的知识量紧紧停留在一个方面。而若是从图书馆离开后和同学互相分享自己学看到的知识,那么双方就会在这样的交流中了解更多的知识。 总之,整个读书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获得知识,而若是采取相关阅读策略则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田厚伦.浅论图书馆建设与职校生图书阅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22) 2郭金明,赵海燕. 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刍议J. 求实. 2018(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