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21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 大学讲座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听讲座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在阐述大学讲座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听讲座的现状及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大学讲座;大学生;人才培养 大学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纵观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的使命,大学不仅仅有占主流地位的课程文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一直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大学讲座。”对大学生而言,听讲座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讲座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

2、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大学讲座日益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社会知识的集散地,成为各种信息交流、交换的重要载体和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学生讲座,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在这里交换信息、传播先进理念,这对于营造高品位、多元化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建设优良学风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讲座是是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教育方式的学术讲座,增强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了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对实现学生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讲座的主讲

3、嘉宾一般都是某一行业内的成功人士,有着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相关讲座的参与,大学生可以领略名家风采,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加深对社会相关领域动态和规范的了解,进一步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社会化的进程;从多个视角了解学科和业界发展现状,体验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有利于自身复合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创新思维的拓展;激发兴趣,更多地参与课外学术竞赛和创就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与技能。 搭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大学之为大学,即在其拥有一种学术没有疆界的世界精神”,大学鼓励和提倡教师和学生自由地进行学术上的探索和思维上的碰撞。而大学讲座作为名家大师们知识的

4、浓缩、思想的火花和精神结酿,使得其在师生交流平台中更处于中心地位。另一方面,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90后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大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及责任心的欠缺等诸多原因,使得当前高校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学生的很多想法或者困惑不能及时和老师探讨交流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大学讲座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平等交流沟通的机会,是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主动向主讲嘉宾请教,不仅可以和讲座老师形成热烈的互动交流,其间形成的话题或者观点也可进一步延伸到课堂上或者课后师生进一步交流探讨。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听讲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大学讲座在大学生

5、成长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大学生听讲座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这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大学生对明星、名人讲座的“热捧”和学术讲座的“冷遇”;组织者“无奈之下的变相强制”和大学生的“不情愿下的无奈参与”;大学生对讲座“形式的注重”和“内容的忽略”。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 从讲座的组织者看,主要存在以下情形为应付学校的相关考核要求,组织者往往从自己主观出发,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中存在一些相关的需要,于是请人过来讲座,但其主观想法与学生的需求可能存在脱节或不符;凑相关活动组织开展的时机,学校、学院的领导或老师通过私人关系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者业界精英顺便过来做个讲

6、座给点报酬,这种“雁过拔毛”人情交往式的讲座往往临时仓促、嘉宾准备也不充分,导致讲座内容庞杂不精,其效果可想而知;为避免因到场人数太少而感觉对盛情邀请来的讲座人面子上过不去,就需要营造讲座的现场效果,而往往就要通过签到考核等方式变相地“逼”学生到场,如此应景式的应对之策不仅违背了举办讲座的初衷,压抑了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长此以往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生条件发射式的逆反心理。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个人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标性不明确;受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认为听一两个讲座对他们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人与生俱来的惰性使然,不少学生觉得听讲座耗费很多

7、时间,还不如在宿舍上网、睡觉来得实惠。此外,90后大学生娱乐、学习方式日益多元化,许多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上网、写作业、兼职、约会等诸多内容安排得满满的,于是,“忙”便成为大学生习惯性地给自己找的一个不去听讲座的理由。 从讲座本身来看主讲嘉宾及所讲内容对讲座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受欢迎的名人类讲座往往极具“票房号召力”,听众往往“不请自来”。除了名人效应,这类讲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使得它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不少大学生认为名人类的讲座一般对听众的限制较少,讲座主题也相对大众,亲和力较高,所以比较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而高校最常举办的学术类讲座更像是一场小众的学术盛宴,邀请的嘉宾多为某一领域的知名专家或

8、学者,而讲座的主题也会围绕领域内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这类讲座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然而正是因为学术类讲座的这一特点,使得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大学生更偏爱那种内容比较浅显、通俗、有趣的讲座,因为听讲座的时候他们不愿再去费脑筋思考。此外,由于讲座的主题所限或者讲座者的自身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讲课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很多讲座本身也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相关对策 (一)注重讲座组织开展的整体规划。举办大学讲座的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这就要求从高校实际和学生兴趣出发规划好讲座的内容和范围,而不是临时起意,随意安排。讲座类型上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倾听学生

9、的心声,可多举办热点类、名人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所收获提高的讲座;嘉宾选择上应综合考虑讲座者的自身水平、表达能力、讲课方式等因素,多邀请既有理论深度讲课方式又比较轻松活泼的嘉宾;时间安排上尽量与学生上课和学生组织活动时间错开,以保证学生有时间听讲座;面向对象上应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同学,而不是纯粹为填场子临时抽调观众却忽略最基本的专业兴趣因素。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充分认识听讲座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从“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积极关注学校、学院的通知、海报,及时了解相关讲座的

10、信息,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重点地听讲座;进一步拓宽视野,不要局限于参加本院、本校的讲座,可扩展到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有益的相关讲座。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

11、教员”。(三)加强对讲座的前期宣传。实际工作中,不少讲座的学生参与率低、讲座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通知环节出了问题,很多想听讲座的同学未能收到相关信息,而不想听讲座的又被“强迫”来。此外,仅仅收到相关通知,知道讲座的时间和地点,但对于讲座的主要内容,主讲人的具体介绍等缺乏详细的信息,如此也很难激发学生听讲座的热情,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讲座组织开展的实际效果。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

12、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四)合适的场地选择。讲座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有时会直接影响讲座的效果。因此需要转变观念,没有必要每次都是很大的场所,然后组织一堆人,很多时候,可以小型座谈、讨论交流会的形式开展一方面,不用强迫很多纯属凑数的同学来参加以营造“虚假的繁荣”,而来的同学则是对这个讲座真正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便于加强主讲嘉宾和听众的深入互动交流,既满足了大学生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望,又能通过更多机会的提问请教和交流探讨,更多地得到专家学者

13、的现场答疑解惑,讲座组织开展的实际效果显然将更好。 注释 加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杭州浙江教育,2018年,第139页。 张英杰基于学术讲座视角的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出国与就业,2018年5月,第116页。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转引自董文明、肖蓉、龚加顺、赵灵芝大学开设学术讲座作用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4期,第2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