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78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的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作为教师来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是十分有必要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爱国主义 ?G633 A 1006-026X(2018)08-0000-01 ?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自打我们有了国家这一概念我们就有了爱国的意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我国,我们有着5000年的文明与

2、文化,我国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是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优良的传统。新课改非常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与进步,重视把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必须要再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教学与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一.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当讲述近现代史时,以鸦片战争为例。1840年,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扭转在我国的贸易逆差,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无忌惮的掠夺以及残害无辜的老百姓,把我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对这样的侵略,

3、中国人民开始了艰难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的反抗运动。这时教师应该适时的说,正是那爱国的一腔热水才让革命先烈们这样积极的反抗。联系实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安定团结的局面,把爱国主义思想深埋心中。 ?二.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用眼睛直接看到比别人和他讲述更让容易使人们相信并且记住。在历史教学中,直观教学法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单凭老师去讲解的话有点显得过于苍白。所以在教学中应把祖国的大好山河,壮阔的历史场面均再现出来,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显得就不会那么突兀,并让学生更清楚的

4、记住。比如老师在教授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时,把地动仪、活字印刷术、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或者模型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以,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一个图片,一件模型都可以为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程。 ?三.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教师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思想。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一个大的趋势,任何反对祖国统一的恶势力最后都是会遭到失败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想把台湾独立于我国领土之外的势力最后都不会成功的,会受到人民的谴责。祖国的

5、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在心底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祖国的统一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爱国主义感情油然而生。 ?四.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在重大的纪念日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中国革命史的知识竞赛。让学生独立去组织,去寻找材料,去演讲。在组织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他们寻找材料的同时,也让他们加深了这方面的知识的复习与再现。在知识竞赛和演讲的同时将自己对于历史这方面的见解和同学们分享,有利于同学们一同进步,一同发展。这样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加强了学生的爱

6、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关心时事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在祖国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沐浴在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那就没有办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爱国主义的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始终围绕着“拯救中华”而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我们围绕在“振兴中华”而动。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把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学生一起分享,使学生懂得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艰辛与困苦。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激发他们高昂的民族凝聚力,自觉树立起立志报

7、效国家,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除此之外,要让学生关心时事,对于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有所了解。这样不但有效的落实了教材和时事,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现在的青少年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倚仗现在的青年,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通过历史教学加深

8、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他们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他们对祖国前途命运的信心。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一定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 ? ?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 ?2 廖日文思想道德修养M浙江教育,201807322326 ?3 张柱银.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啊职教论坛,2018631214. ?4 陈静.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调查分析M职业与健康,200l.8103104. ?5 甘穰露、张耕鼹著当代激图主义浅说.北京师范大学.1990年版. ?6 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国建材工业.2018年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

9、”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7 齐振海等爱国主义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版. ?8 顾海根、梅仲荪.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人民教育.2018年版. ?9 王河江.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诸法.黑龙江教育学院

10、学报.2018年第5期. ?10 冯尔康.关于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历史课本中的“郑和下西洋”为例.历史教学200年第10期.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

11、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