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99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 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学科专业的特点、学科地位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学科所特有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学科专业特点、学科地位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着一些学科特有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1 一、常见的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 无论是家常课还

2、是展示课、公开课;无论是在普通学校还是在重点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问题行为,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隐蔽性违纪行为。这种行为不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具体表现为偷偷摸摸上网、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情或玩与学习主题不相关的游戏等。2、轻度问题行为。不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乱窜座位、吃零食、口香糖等。3、不服?睦鲜咛灞硐治?摆脱教师机的控制、拔掉网线、或强行关机,退出广播系统等。4、破坏性行为。具体表现为强制启动或关闭旁边同学的电脑、拔掉同学的主机电源、随意推拉键盘抽屉、胡乱敲打键盘等。2 以上各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更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

3、路,影响教学方案的正常实施,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初析 1.课程地位低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既没有厚重的历史,也没有深刻的学科文化内涵。无论是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还是在各个学校的实践操作中,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从而造成了“信息技术就像厨房里的生姜,做什么菜都要用到,吃的时候又会被扔掉”的怪异现象。 2.学科本身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是每位学生的学习工具,但没

4、有有效利用好这个学习工具就会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 3.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诉求,但心理年龄低,自控能力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常常需要在讲台上进行演示操作,师生之间隔着显示器这道屏障,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也就很难被教师及时发现。另外,通常机房面积较大,而且学生到机房后,跟在教室相比心情放松很多,更容易兴奋。 4.教师不进行充分备课 现行的信息技术新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自己定义讲授内容以达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相关技能的目的。而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照搬教材内容而不加任何创造地去教学,所教内容往往学生不喜欢,

5、而学生喜欢的内容又没有及时引入,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出现课堂秩序的混乱,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而不从教师的课程设计上着手解决问题,只能加剧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5.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意识不够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信息技术教师也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可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在学校里处理所谓的副科地位,所以对学生管理的意识并不强。 三、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重视教学策略,切实发挥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融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信息技

6、术作为一种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我们每个都应该学好、用好它。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灵活运用“学用结合”、“任务驱动”等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与用”是一体化的过程,两者应有机结合,不能纯粹“就技术而讲技术”、也不能片面强调“用”而否定“学”。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与技能系统的“学”,才能有效、灵活地“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来创造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观点等,布置学生制作相应的展示作业,如海报、小报、PPT课件等,并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给全班展示讲解。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7、也能展示作业的制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学用结合、互相促进。 2.课前思课,保证课堂秩序井然 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都充当着多面手的角色,每天忙于各种事务。因此,总是在上课铃响了急匆匆地赶到教室。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我们往往只会指责学生的各种不守规矩、调皮捣蛋,却很少会进行自我反思。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多数堂堂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来说,是再小儿科不过的了,教学内容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吧?其实即使自己备的课,到真正上课中间会有一段时间,如果课前不认真思课,在内容的衔接上处理不好,从一个活动与另一活动之间缺乏自然、流畅的过渡环节,就会使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

8、,从而产生问题行为。 3.机房整理,预防节外再生枝 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我们既要上课又要修机器,整个一个打杂的。认为修机器不应当是自己的事,从而对机房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得不到位。信息技术课除备课、备学生外,还要备一个环境机房,在备课的同时要准备好机房,准备机房应该成为我们备课的一部分,不管机器性能如何,首先要保证正常使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解决学生问题行为,不能单纯从学生行为上入手,更多的要从自身入手,控制问题行为发生的外因,将问题行为发生的诱因降到最低。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掌控学生、管理学生,而不是简单、粗暴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善于利用一些小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始终保持清醒、理智,认真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