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36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从调整备课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主体地位 H09A1002-2139(2018)-04-009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中,由原来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现在,我们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尤其是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备课思

2、路 教学改革要改革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革千百年来形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的各写,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独自钻研教材内容和教法,数十年如一日,凭自己的经验选择。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活动成为单纯的传授知识。应试教育把这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推到了极致,最终扭曲了教育的目标,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小学好学、初中厌学、高中逃学、大学弃学”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备课的开放性,应体现师生在互动作用中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使课堂成为一个内容丰

3、富的表演舞台,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广泛获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新天地。而课堂改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各“人”,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展的惊喜,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魄力,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

4、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加的重要。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形象生动的语言。(2)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3)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4)诱发求知欲。(5)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过以后几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要我学”就是一种被动的去接受去学习,就会有做不完的题目给同学们,而“我要学”就是一种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很自觉的想要去学习去探索未知的领域,题目就会不够做,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适当的去改编一些习题,对教学过程注入新的元素,不仅能使学生

5、通过自主思维,从被动学习的包袱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且也对老师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掌握好时间,控制好教学进程,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数学是

6、思维的体操,是自然科学之母,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引导,以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注意归纳和总结方法。要求学生平时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和图象,注意比较和分析,同时和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灵感,激励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老师一讲,我就明白,可让我自己做,却做不出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学生。知识储备已经完成,缺乏的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求解 有些学生之所以不会做题,就是因为对题意理解不透,或者理

7、解有误。甚至连题目给了几个条件,要求求解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就下笔乱做,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白浪费时间,无功而返。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把题目的意思搞明白,明确已知什么,共给了几个条件,有没有隐含条件,求解什么,明确目标。 2、展开联想,发散思维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

8、”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学时,让学生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去展开联想,由每一个条件,你联想到了什么,看谁联想的多,谁联想的全面然后,再去分析求解,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联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什么,有几种途径。结合所给的条件,选择哪一个方法比较适宜,最后把条件和求解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对这个题目的分析

9、。 3、回归总结,感悟提高 每讲完一个例题,我们都应该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悟,对解同类题目有什么启发,这样在引导学生归纳时,既锻炼了学生的总结问题能力,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例题的功能,使学生的收获多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反思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利用上面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总结,学会了反思,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仅停留教学活动的表面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探究,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