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67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很重视阅读教学,国内有很多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本文将围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笔者经过研究对比之后,发现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有效;提高;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正因为这样,国内有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基本理念。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是来自实践的,他们主要通过阅读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因此,我们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博采众长,结合自己的

2、些许研究,来谈一下自己对这方面的看法。 一、深刻领悟和解读文本,设计合理巧妙的教学主线 准确解读文本,是老师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老师,为了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先做好解读文本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主线。为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角度领悟课文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涵义是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角度解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细细品味原文,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脉络思路、表达技巧进行解读,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如果我们只从一个角度去分析,那么我们就设计不出符合文本实际的教案,也就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合理巧妙的教学主线

3、当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崇拜老师的博学多识,他们总能从一个问题,旁征博引,引出很多问题,让我们收获颇多。实际上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我们可以逐一展开,将整个文本分成相互联系的部分。作为一名老师,精心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研读,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学到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如何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主线,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要求老师深刻领会文本,把握文章脉络,还要求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把握好难易程度,以便于学生接受。 二、注重课前预习,给学生一些领悟体会的时间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其

4、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能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预习好课文,是决定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的保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从深层次上发掘出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 首先,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知文意,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即可,不必对其严加要求。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标记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小学语文阶段,提高学生的识字造句能力是重要的目标,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标记生字和新词,不仅可以提高其自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最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准确领会课文内容。可以

5、引导学生分段落概括大意,在熟悉各段落意思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同时,要注意课前预习不应占用太多的时间,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好动,我们必须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解决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总得说来,我们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课堂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中,做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游戏相较于学习,似乎是矛盾的,但是,有些文本内容如果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展现,学生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牢牢领会知识。

6、四、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既要结合文本,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收获知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那些已有大量感性认识的知识时就不必再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只需注意联系实际即可。反之,对于那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就教师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形象地教学。新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诸多不同,新教师敢于尝试新方法,老教师更倾向于沿用老方法,不管怎样,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仅要开创特色,更要保证教学质量。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

7、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五、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整个小学阶段,课本中的文章不过三百来篇,

8、仅仅依靠这些内容是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途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开办读书角,选购一些连环画性质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阅读文章,不再将阅读局限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牵引下,自由选择文本进行阅读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知识。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深入细致的钻研文本,设计有效的教学主线,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后持续阅读的兴趣,都需要教师付出

9、大量的心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不断取长补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

10、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8.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3王瑞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探.快乐阅读,201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