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81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通过调查河南省x学院2018届毕业生,分析该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 以河南省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8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98.2%。调查结果如下。一、河南省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 (一)择业思想受外界因素、他人影响较大 关于毕业后的选择调查中,有37%的毕业生选择马上就业,居所有选择之首;无人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条件方面,有63%的毕业生选择了宽松的社会创业环境,59.3%的

2、毕业生选择了雄厚的创业资金。 择业时受外界影响最大的方面,家人排首位,占总人数的81.5%,其次是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人,占11.1%,只有3.7%的毕业生认为受个人理想影响最大。 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有一定的趋利避害心理,考虑外界环境和家人因素比考虑自己实际情况多一些,受外界因素、他人影响较大。 (二)择业行为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 主要表现在就业目的、就业单位性质意向、就业地区意向和期望月薪几个方面。 就业目的的调查结果表明,有18.5%的毕业生选择“为了生计”,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毕业只占3.7%。 就业单位性质意向方面,有92.6%的毕业生选择国家机关幼儿和公立幼儿园,只有3.7

3、%的毕业生愿意去私立幼儿园。 就业地区意向方面,本省省会和内陆中小城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目标地区,占总人数的59.3%,无人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可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眼光偏高,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艰苦地方工作。 期望月薪的调查结果中,选择1001-2000元的毕业生占33.4%;2018-3000元的占62.9%,3000元以上的占3.7%,无人选择1000元以下。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也说明部分毕业生有追求物质生活的倾向。 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社

4、会的物质主义风气,使毕业生在就业前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向往,对薪水要求偏高,与现实不符。 另一方面,社会对“新手”要求偏高。有不少单位在招聘时,“有工作经验者优先”,使不少毕业生犯难;社会对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在鼓励与扶持的力度上还远远不够。 2、高校方面 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不够,职前培训不够合格。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机会是否充分的调查中,有63%的毕业生认为不太充分,有11.1%的毕业生认为不充分。 就业指导不够到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来源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网络、招聘会和亲友打听,而学校就业却远居第四;毕业生在就业时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就

5、业信息指导和职场为人处世原则指导。 这与调查毕业生认为择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3、自身方面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有懒散现象和畏难心理,个人信息素养不高,妨碍了个人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择业。 自身信念不够坚定,定位不够准确。在学习和择业时易受同学、校友、家人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没有客观地分析自身优缺点,作为择业依据。期望月薪仅从自身方面考虑,未综合考虑社会层面、工作层面,市场层面、经济层面,对自己的月薪缺乏切合实际的定位。 (二)对策探析 1、社会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6、业工作的通知,并责令相关部门与地区贯彻执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相应服务。 利用法律武器保障毕业生权益。通过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和保障法,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平等和个人利益。 用人单位不该苛求毕业生。具有实践经验对于适应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可塑性更强,大部分态度更谦虚,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要求。 社会应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可以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励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2、高校方面 (1)加强在校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加技能课比重,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提供更多见实习机会。 (2)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7、 首先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增加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 其次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结合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 第三,开设有效实用的就业指导课。应该从入学到毕业,有计划分步骤的全程指导。还应加强求职技巧方面和职场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求职心理辅导。 第四,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五,加强就业信息沟通。可以利用网络,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建设好就业信息平台,发布各类就业信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

8、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自身方面 树立竞争观念。在校期间要有未来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有实力才有竞争力”的观念,努力学习,从各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之际,要有信息素养与意识,不断推销自己并根据社会现实调整自己的期望,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9、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坚定信念,准确定位。毕业生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外,应该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进行调查,或者从已工作的学长处了解酬薪情况,结合个人愿

10、望与社会实际,树立现实的酬薪观,避免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