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96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子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摘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处理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基本立场、态度和观点。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为“以人为本、仁爱、责任”。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过去和现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孔子主要以人和社会为研究对象,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

2、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1”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过去和现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一、 孔子的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孔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中人最为

3、珍贵。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2”这一认识,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马克思认为,脑力劳动者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由人的脑力劳动发明的,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科学技术是造福人类的“人化力量”还是破坏人类的“异化力量”。所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要强调的是人文素质,即道德伦理、理想信仰和人文关怀的提升,把狭隘的以物为本,即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丧失伦理道德提升到以人为本,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关系。 教育作为以“促进人的身

4、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行为,就是要超越人本身之外的“以物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重点在于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的健全与社会的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为社会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可以化解许多社会矛盾,而人格不健全的人,会制造许多社会矛盾。在高校,一些大学生只强调使用权利而不尽义务,只强调独立自主而不尽责任,只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关心他人,只强调索取而不奉献。所以,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把大学生塑造成具有责任、诚信和友善的人。 同时,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改变我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工具主义的教育价值倾向,把从国家立场出发,转变为以学生

5、为中心,超越政治本位的模式,实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进程相一致。学校教育新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因为“接班人”的表述是比较政治化、针对特定人群,与现代教育的全民性、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价值不尽一致;而“劳动者”、“建设者”的表述则较缺乏科学性,并且隐含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偏重4。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于最充分的

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体验美好和崇高,这样就能培养出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鲜明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现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没有明确的评判尺度,而是个人的自我体验。 加强品德修养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安身立命,进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首先,大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品德是个体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修身”即个人的行为规范,在今天来看,指的正是大学生的品德,拥有高

7、尚的品德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科学文化只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载着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任务。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制约的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决定着对社会贡献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碰撞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性的大学生极很容易受到思想上的冲击,导致理想信念的模糊化。对于大学生来讲,爱家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弘扬爱国主义来构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显得十分必要。 二、 贯穿孔子“仁爱”的理念,使大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诚信和友善 孔子注重人类活动的群体性,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

8、。“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含义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与尊重,是孔子确立的最高的道德标准。诚信、友善的目的在于“仁”,诚信是健全人格的前提,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基础。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关键在于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孔子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管处于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社会义务6。 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善的“仁爱”思想,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德,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实行了“仁”,不具有品德的人也就不具备为人的资格。“人而不仁”不仅难以和周围的人相处,而且也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孔子根据人是否拥有品德,将人划分为君子与小人。孔子

9、认为,君子有着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修养,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7”。意思是说,君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是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确不同于对方,并保持自己的意见;小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上,表面上迎合别人的看法,但在内心却抱有不友善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是孔子提出的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仁”的方式方法。孔子主张,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要想到别人同样也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怎样去对待别人;希望自己能有很好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要希望

10、其他人能有很好的发展。总之,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充分体现了在尊重个体人格的前提下,把协调人际关系视为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途径,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人性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为了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必须充分顾及他人的情感需求,不能以伤害别人的情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在诱惑面前,有些学生很容易控制不好自己,就会出现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需要多

11、向他们灌输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谨慎自己的言谈举止,做事要尽心尽力,使日常的道德修养达到“仁”的状态。这样等他们步入社会以后,就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平安,国家才能昌盛。孔子“仁爱”的思想对加快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孔子的责任思想对大学生行为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责任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当前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问题在大学生身上也不断体现,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缺失。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旧的价值观念已经动摇,新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但还未普遍确立。价值观念缺位的后果之一就

12、是导致了责任感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社会中不负责任的现象大量出现11。信念是责任的源泉,任何负责任的行为都是在信念的引导下实施的,所以,责任教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大学生要在内心充满崇高的信念,否则就很难保证在现实生活中担负起真正的责任。孔子所坚守的崇高的道德信念,就是天下为公的道德情怀,这种道德情怀是推动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资源。孔子不仅具有天下为公的道德情怀,还有着忧国忧民的意识。儒家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关注,对个体生存和人类命运的关怀。孔子密切关注社会和人生,渴望建功立业,这种积极入世的品质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相结合,激发起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孔子曾说:“

13、君子忧道不忧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周游列国,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对当今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只有自己意识到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自觉的承担,这样才能实现做人的尊严。责任意识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就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反之,则会出现迷惘、困惑 甚至堕落。实质上,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信用危机、道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其他方面的道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高校要强化他们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把握,努力使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社会要求达有机统一。 当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亟需大批优秀人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为此,大学生应当做到有理想有担当、与人为善、热爱国家,并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努力成为强国之才,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