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41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 语文课应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熔于一炉。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使其在愉快中自受其益。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本来就已经把学习的重点放到了专业课上,如果语文课再不改变教学方法手段,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学生所弃,应付了事。所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就成为日常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作为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2、第一线的一名教师,我认为:语文课应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熔于一炉。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使其在愉快中自受其益。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导向还属于“应试型”。 本来情蕴丰富、生动感人的文章,楞被抽了“血”,去了“肉”,变成了面目可憎的骷髅,讲起来枯燥,听起来乏味。同时冻结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本来就已经把学习的重点放到了专业课上,如果语文课再不改变教学方法手段,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学生所弃,应付了事。那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阅读让学生

3、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文字所传达的真、善、美,让学生发挥畅想和想象,让文字“动”起来。这里就需要学生朗读,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的感知教材,领悟其中审美对象的美。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但都是自己内心深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

4、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老师要善用朗读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以形象感染学生。这就是要感知形象美和形式美。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让学生用平稳、舒缓、饱含深情的语调读出故都的秋色、秋景、秋姿、秋意。感受那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及秋风秋雨、都市闲人的互答,享受从中获取的“清、静、悲凉”的意境之美,在此基础上,设置疑点,导入学生的思考,从而理解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以及那种淡淡的忧思和孤独感。再提升以后“清、静、悲凉”等词就不再是苦闷、消沉、凄凉的代名词,而是被文化过滤了的一种心灵慰籍,一份人生感悟。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先让同学们轻吟慢诵,语气上要轻盈柔和,随

5、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诗句自然地倾诉而出,如清泉流泻、白云飘浮,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使人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诵读者就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这就要求学生领悟情感美和情趣美。总之,选入教材的课文,均属名篇或上乘之作。文辞、文意、文采,一应俱全。通过复读、精读,熟读成诵,仔细体会文思、文意,感知领悟文势、文脉、文采、文气,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为将来“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来皆成章”打下基础。再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自然能够认识美,发现美。 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课堂上,我总说:一切景语

6、皆情语。作家是用自己的笔蘸着自己的心和胆汁在写作的。所以,要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博大蕴涵,领会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单凭初步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有重点、有深度地引导和点化,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与文章的内蕴,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一种别出心裁、胜人一筹的深层次的美,这就是探究意蕴美和文化美。所以,鉴赏、评析是不可缺少的。例如,赏析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句,学生多有疑惑,桂花?八月桂花遍地开,怎么这个时候就“纷纷开且落”了?为学生解答: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何况,对于精通禅理的王维而言,那是不是桂花也根本不重要在他的画笔下,芭蕉

7、可以和袁安一起卧于白雪上,四季的花也都可以开在一幅画卷中,那么桂花又何尝不可以在春天绽放,而非要在秋日里盛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本诗中的桂落,鸟鸣,写出了静谧。正是诗人排除喧嚣的心境映像。王维以传统文人的底蕴,容纳了源自禅的慧悟,修成独特的安详境界。对山水乃至世间变幻的会心,都化在“拈花微笑”之中。帮助学生理解王维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以及那番雍容大气的风度。再如赏析崔颢的黄鹤楼,特意插入李白的一段趣事,据说,那一年,李白到黄鹤楼游玩。站在楼上,眺望景色自然也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了。于是李白诗兴大发,挥毫便要题诗。然而他的笔在半空中停下了,李白没有往墙上写什么,而是在认

8、真地盯着墙上一首诗出神,这正是崔颢的黄鹤楼,最终,李白没有留下自己的诗,而是留下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够让诗仙李白为之停笔的绝唱,可见,这首黄鹤楼非同一般了。然后再将后来李白作的登金陵凤凰台与之对比。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美。 再次,在写作中慢斟细酌,培养并增强审美感受。王充曾说过:“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里,王充指责了那些儒生读千卷无以致用的毛病,提出了“文贵能用”的主张。所以,认识了,理解了,如果不能为己所用,还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写作,是“用”的体现,是创造美

9、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作还应该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如果不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他们就会感到有压力而不愿意去“作”。而必要的穿“针”引“线”,很可能化压力为动力,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之感。譬如:讲完了再别康桥时,学生们感受到了美,甚至都有些不愿下课,这时我说如果想把这种美更深地刻画入心灵,那就把它再次创造,变成自己的东西。于是改写的任务自然而然的布置了出来。有学生这样改写:“遥远的天的边际,悠然地升腾起一朵云。她是来向我告别的吗?不由自主地挥了挥手。她不属于康桥,但她眷恋着这片土地。 躺在草地上,漫无边际地想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想到了康桥的那些下午茶,陪我度过无数时光的娇羞的弱柳就像我的

10、娇艳的新娘。我常常幻想,幻想自己只是一个渗透了汁水的草莓,慵懒地躺在康桥温柔的怀抱中直至腐烂我宁愿这样腐烂,这样把生命无限溶入康桥的腐烂。然而,我的残酷的理智告诉我,我终究只是康桥飘摇的水草,总有一天被连根拔去。 漫步至拜仑潭,这个美仑美奂得像道虹的地方,满盛着的,是我的梦啊那些同样如虹的,易碎的梦想。曾经的浮藻,曾经的草地,曾经的我,在这里像古代的哲学家,语无伦次地讲述我的梦,我的曾经的梦旧梦,远去的梦。 ” 这样,学完了,体会了,美的种子也就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无处不在,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有时,我会将一些游戏穿插在课堂当中,例如,每节课的前五到十分钟,我会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古诗词游戏。或一人一个片断地接龙背诵长恨歌、琵琶行、将进酒、代悲白头翁、燕歌行等,或各组抽一位同学都来上一首词牌名相同的江城子、浣溪纱、点绛唇等等。当然,审美感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但我相信,只要播下了美的种子,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就一定会生根发芽,扮美自己的人生,点缀多彩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