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97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与实际生活联系极其紧密的学科,它最能体现出学生的素质,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物理这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有何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教育原则,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下面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对本职工作满腔热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

2、一致、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不断实现思想品德素质的深化和升华。 2.教育专业素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着,工作目的是教书育人,因而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将知识授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长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修养的能力。所以,教师不但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及新教材教法知识,还必须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纯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 3.科学文化素质。“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业有专攻,才能做好本职教育工作

3、。多才多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使自己的教学有声有色,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对学生施以全面的影响。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与时代同步伐。 4.开拓创新素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取决于具有创造观念的教师。为此,教师要有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敢于、勇于创新,并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5.心理健康素质。成功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具有热情、富于鼓励性、情绪稳定、外向、合作、细心、真诚坦率、客观公正、作风民主等心理健康素质。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些具体做

4、法,要改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认识轻情感的现象,必须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多向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要注意教育的科学。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剖析其原因和结果、发展及变化等科学知识,更要求我们向学生传承尊重事实、崇尚唯物论的科学观念,懂得运用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等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与形成,是素质教育的最

5、终目的。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只需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否,所以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常用方法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举一些物理学上的伟大发现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所起的重大作用,和一些伟大物理学家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和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有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冲突,使之发觉自己原有的认识还存在某种不足,还有待深入,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6、。要把它渗透在知识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物理学史教学中,从科学家在当时的背景、条件出发,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获得突破性发现,创造中获得借鉴。 3.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探索精神。这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调动学生揭露矛盾、发掘问题的积极性,要为学生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理想和抱负、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严肃、求实、细微、专注、有恒心的探索精神。 4.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假设、联想、创新、引申、拓展、多思、多变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选取灵活性、变通性较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三、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确保做好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教学形式,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果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2.优化演示实验(1)根据实际,改革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高演示效果;(2)实际补充实验,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记忆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形成规律或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