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34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此,本人有几点思考: 一、采用形象、直

2、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

3、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一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在学完power point的基本操作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自己动手做电子幻灯片的活

4、动,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大家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策划的、有负责收集资料的、有负责制作的等等,另外各个小组之间还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局域网中共享。对作品的评价,改变了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大家可以在留言板或BBS上畅所欲言,相互评价。 三、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

5、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我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在讲解申请免费邮箱时,同学们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但是要发信时却不知对方的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及时引入了留言板,让同学们将自己申请到的地址放在留言板上,这样不仅本班的同学之间可以通信,留言板上的信息同样可以让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同学看到,这样交流的范围就变得更大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四、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

6、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中有一用动画自己做程序来制作动画故事,该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而并没有掌握到动画的制作方法。于是我提出了三个动画制作任务:1.让一个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2.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3.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

7、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学生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陈良中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