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48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 一、把握重点,找准关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旧知识为新知识做支撑,知识之间是相互贯通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重点,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层面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问题。比如,在上草船借箭一课时,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十万支箭是诸葛亮用计骗来的,而不是借来的,题目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教师在肯定了该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后,紧接着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诸葛亮用草船借来的箭,后来又干什么了?”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已往学过的赤壁之战,较好地解决了对“借”字的理解。这正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建

2、立知识间联系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动力,更全面的理解学习新知识。 二、设计情境,激趣发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十分感兴趣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只有把学生引入对所学内容的需要中,并产生热爱情感,学习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教学初始阶段,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教材知识点,设计提问。 三、循序渐进,深入设问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文章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作周密准备,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思维起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和作者谈起水浒传时曾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是个涵义颇深的重要句子。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

3、答涵义,恐怕普遍答不出来。针对这一点,有位教师设计了四“问”。“设问”:对水浒传的内容作者不清楚,鲁迅却记得牢,仅仅是因为记性的好坏吗?“反问”:是鲁迅在夸耀自己读书认真吗?“追问:仅仅是风趣地批评吗?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深问”:鲁迅是不是只关心作者一个人?教师搭“桥”铺“路”,帮助学生逐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内涵,并使之得到鼓励,达到教育教学双重目的。 四、善于发现,设疑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晋

4、代张载讲“读书先会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驱动内存的外在表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凭借经验,钻研所学材料,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它,这就是“无疑而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出现,尽量淡化自己的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比如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揭示课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自读后,围绕内容提出问题,学生会认真列出问题:小艇是什么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小艇和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小艇有何特点?作着是如何来具体描写的?问题多而杂,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哪些问题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哪些问题表述比较准确?”这样经过分析筛选补充,学生基本上获得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关键问题。 五、结论 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完成的,有效提问是这一过程不可缺失的部分,它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遨游;有效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宁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