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69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就是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自然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技能,在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其阅读能力,实现以阅读帮助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的良性循环。本文介绍了与写作相结合的阅读策略以及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写作的要求,突出了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的要求。目前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相对滞后,写作中普遍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通篇布局不合理、中式英语多等问题。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技能上,忽视写作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同样,在写作

2、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写作技能训练上,而忽视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致使阅读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要使语言输入最有效地转换成输出,就要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进行输出,这样,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说”的核心是“学习者接受的语言必须是(1)可理解性输入;(2)输入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输入的可理解性是通过简化输入语及上下文或通过语言线索达到。”输入假设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学习者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有意义又有关联的目的语。语言输出假说是以使用语言为基础的理论,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3、。斯温纳(Swain,1985)则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她指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 为此,笔者积极尝试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与写作相结合的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和表达方式,扩大知识面,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用整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熟悉文章体裁、框架和内容,掌

4、握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学会语言的表达方法,积累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为读后写作做好准备。 (一)“读前”储备写作素材 “读前”阶段也称导入。在导入环节,学生首次接触新词汇时能将其与要讨论的话题建立联系,不断扩展有关主题词汇,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将语篇中的词汇转化成主题意义词汇,容易学会在相似的语境中自由运用(孙鲁华,2018)。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了解材料的背景知识,理解和学习一些词汇,同时为阅读理解扫清一定的障碍。 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 “Amazing things”(令人惊奇的事),阅读文本的标题是“The ghost in the park”(公园

5、里的鬼)。阅读前,教师先展示一些让学生感到惊奇的事,激活学生对话题的兴趣;然后通过讲一个有关“鬼”的故事,引出词汇ghost, frightened, nobody, whisper, take care of, the following day等。这样既可以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又能为写作积累词汇,词汇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表达能力,为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二)“读中”渗透写作技能 1.理清文本的结构框架。 每一篇文章,根据其体裁,都有相应的结构模式。模式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它往往隐含在各类文章中,对文章的内容有着某种程度的制约。(朱惠芳,2018)由于缺乏对相关话题的语篇积

6、累,在写作中学生往往在语篇结构、语篇衔接和语义连贯方面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以阅读文本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培养学生驾驭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如在组织阅读The ghost in the park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故事写作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到文章是以事件发生、发展为线索,这样学生就了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因此,阅读中教师应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特点,获得文章信息。阅读文本题材多样,体裁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文脉,帮助他们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以便写作时可以套用阅读材料中的结构框架。 2.积累写作的词汇句式。 在

7、英语写作中,单调的句式、多次重复的用词往往使文章枯燥乏味。为了体现文章的活力,展示句美、词美的感觉,灵活多变的句式、贴切的用词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写作手法。教师要善于总结阅读文本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式及关联词,组织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如在了解了The ghost in the park的写作特点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文章的用词特点,学生很快找出描写惊奇感觉的词汇afraid,frightened,surprised等,描写动作的词汇sit down, hear, stand, turn around, leave等,这对丰富学生写作词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获取语言知识的

8、习惯。 3.学会语言的表达方法。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及习惯表达法等,这都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会语言的表达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英语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值得模仿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 The ghost in the park一文中,连接词的有效运用对故事的描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找出文中的连接词as usual, suddenly, then, when, and等,让学生模仿运用;接着让学生总结文章的时态特点,故事叙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文中的描述主要运用了一般过去时,这样能让学生

9、明确写作中必须选用恰当的时态。 二、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训练 (一)读后缩写 一要抓住文本特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体会文体特点,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同文体的缩写,其侧重点不同。如记叙文强调故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议论文关注作者的观点,学会论证方法等。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这些基本要素,体会文体特点,运用简洁而流畅的语言进行压缩和整理。 二要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型。文本中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是学生在缩写过程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重要资源。在文本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型。 如学习了文本The gh

10、ost in the park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我先设计了促进写作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按要求板书列出的提纲。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板书设计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支撑。板书提纲如下。 Time One Sunday morning Place Under a tree in a park People Millie, Amy and Andy Eventsheard a whisper,were afraid,left quickly,searched carefully, found a little cat,took the weak cat to,. 然后,组织学

11、生根据故事的要素,进行口头复述,强化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增强语篇意识;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依据口头训练的内容及形式的理解缩写文章。通过缩写,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文体特点,概括文本大意,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读后仿写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模仿范文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写作首先从模仿范文入手,这特别适合初学者。读后仿写是对已理解的文本语言、结构进行模仿,结合学习者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完成写作任务。读后仿写前分析文本尤其重要,根据不同的仿写任务,文本分析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语言表达、文本特征、段落结构、逻辑关系等等。只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文本特点,结合有效的写作任务,读

12、后仿写的效果才会逐步体现。 如七年级上册Unit 6的 Task板块,阅读文本是西蒙的文章Simons healthy lifestyle,阅读后要求学生模仿西蒙的文章写My healthy lifestyle。写作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结构,整理Simon的个人信息、早餐、中餐、晚餐及饮食的理由等;其次,组织学生找出好词、好句,让学生模仿表达;接着,分析连接词用法和写作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写出各自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到写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不是照搬照抄,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和语言加工,读后仿写应联系与

13、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因此,仿写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学会规范语言和搭建篇章结构。 (三)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文本的素材、线索、情节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文本内容。这既能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写出故事结尾的后续发展、事件结尾的预测等等。设计阅读活动时,应当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为学生续写提供保障,写出亮点。 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第二课时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14、,通过问答、找动词等形式复习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学习和归纳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点,并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最后要求学生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当堂写出了非常精彩的结尾。他们把熟悉的机器猫(Doraemon)、阿里巴巴、蜘蛛人等编入了故事,学生能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句型,表达自己创造的内容。在续写故事中,学生运用了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这不仅学得好、记得牢,而且容易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读后主题写作 读后主题写作是读写结合的高级形式,是从词汇、语段、结构直至主题等多层面出发,将读写结合起来。读后主题写作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更为宽阔和自由的表达空间,

15、将文本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理解主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学生在体会、理解了主题之后,他们的读后主题写作才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 如七年级下册Unit 7 Reading What a brave young man教学,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20岁的小伙子林涛,当邻居家发生火灾后,他勇敢地冲进火海,救出了79岁的孙夫人。这篇文章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阅读活动,能挖掘出文章所含的主题,这能给青少年极大启示安全用火,机智救人。阅读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读后主题写作活动,写作主题是“我身边发生的事及启示”。学生在学会叙述事件的同时,也学会了突出主题,帮助学生形成用英语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