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22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高考作文“真情实感”的冷思考 摘 要:作文提倡抒写真情实感由来已久,于今为甚。看看各地高考阅卷场的评分规则,翻翻媒体的高考作文解读,听听专家们的作文言论,真情实感无疑已经成为优秀作文的金律,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文提倡真情实感,不管是对纠正假大空的文风,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其意义自不待言。 我今天想说的是:当前,在高中,过分强调真情实感,不利于高中作文的教与学,也有损高考作文评判的公正合理。这不是否定作文需要真情实感,而是觉得高中作文教学另有重心,高考作文评价另有重心。 今天,对作文真情实感的呼唤是如何达到此等强度的呢?追根溯源,一是作文文风虚假,假话空话连篇;二是文化散文盛行,历史人物

2、还魂。前者并非今日独有,所以主要原因还在后者。文化散文曾一度在高考场上娇宠无比、风光无限,那是倡导语文积淀的产物,一时成为众生学习模仿的样板。但物极必反,日子久了,伪文化散文大量涌现,人们开始审美疲劳,于是,文化散文开始受到厌弃,人们大声疾呼真情实感。曾见有的省市高考阅卷,一见古人即打入另册,凡文化散文就一棍子打死,相反,一见写实作文,即便文字粗劣(感情也未必真实)也破格优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作文阅卷的这种“另一极端”在全国呈现蔓延之势,且并不为人警醒,盖其上有“真情实感”光辉,使人们失去了批判的意识。写古人、写文化就真的没有真情实感了吗?若如此,对屈原上下求索的崇敬,对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敬佩

3、,对陶渊明隐逸恬淡的向往就都是虚情假意了?若如此,还有什么熏陶感染可言,还谈什么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学习?这种评判无疑带有强烈的主观偏见,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也有失作文评判的客观公正。 细察我们的“真情实感”,其指向是作品的文学性。“真情实感”无疑针对感性叙述类作品,而这四字真言里的确切内涵,当不只是单纯、客观的叙述与记录(尽管那就是真情实感),而是包含了感动、发现、美化(材料的取舍、细节的生动、气氛的渲染、情感的张力)指向审美,换句话说,“真情实感”四字标准,本质上指向的是一种审美创造,即要求具有文学性。因为即使是文学的虚构,也会让人产生真情实感;即使是生活的记录,也不一定会让人产生真情实感所以

4、真情实感的本质并非生活的还原,而是生活的文学化。然而,我们知道,中学作文教学是“通用”表达能力的训练课,不是文学创作课。1张志公先生也说:“要把文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上升、提高为具有先决性和根本性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2“中学生不必写文学是原则,能够写文学却是例外。”3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却把这种“意外”当成原则来追求。反对对“真情实感”的过分强调,原因还在于这种文学性的写作,恰恰是基本不能教的。我们知道文学写作并非人人可能(当然,也并非人人必需),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更强调的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独特表达。这从中外文学史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

5、说:“或许两者(创作冲动与创作能力)根本上是一回事。”另一文化昆仑巴金先生主张“无技巧”(决定艺术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生活感受的强烈与真诚、生活积累的长久与深厚,而不是技巧) 4这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基本上不能教的。一个班上能写出真正具有文学味儿作品的往往是少数(不管什么层次的班),有的学生怎么教也没有用,而有的学生没怎么教也能写出;而写得好的学生,一般也归结为自己的阅读与感悟,而不会认为出自老师的传授。“好散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自然。” 5然而,我们中学教师为了高考,为了“真情实感”的作文,却把大量时间用在了这“教不了”的文学性文体上,这是过分强调“真情实感”的误导,也是作文教学的低效

6、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作文和高考作文强调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议论的能力。“写叙事、抒情类文章只能算某种专才,而不能视为对所有的高中毕业生的普遍性要求,而写说明、议论类文章是对所有高中生的普遍性要求。” 6“就现实需求来说,议论性写作远甚于叙事性写作。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就是说,写作教学的重心本应放在议论性写作上。” 7 “议论性写作关系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议论性写作的忽略,意味着理性思辨这一人的重要能力的缺失,这必将严重妨碍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降低全体公民的思想素养。” 8 美国和法国的高考作文“考核的重点,并不是感情感觉的审美价值,而是提示一种观念(往往

7、是权威的)或没有结论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观点来。他们的评分标准是:是不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不能发展自己的论点,用逻辑和恰当、清晰的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在首尾一贯的推演中使之深化。文章是否组织得有序,论题是不是统一在焦点上,是不是自如地演进,语词是不是丰富,句法结构是不是有变化。他们的题目不叫命题,而是提示,他们的要求,不是按题为文,而是讨论和评论。很明显,这些要求,和抒情审美毫无关系,从文类来说,这些都是议论文的要求。” 9 新加坡也规定,高考作文只能写议论文。胡适当年强调,初中生着重演讲,高中生则应该在辩论中提升智慧。福建的高考理念家,早在几年前,就反复指出中国高考的作文命题

8、太过倾向于感性,和欧美乃至新加坡的作文试题倾向理性形成对比。这不完全符合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宗旨。 高中作文训练应以议论文为重点应该说早已成为共识,在今天呼声越来越高。然而遗憾的是,在高中作文训练的现实和高考作文的现实中,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因为真情实感的过分强化,阅卷者的欣赏习惯(注意,不是评卷标准)的影响,作文评卷总是形象优于抽象,情感优于逻辑,文学优于议论,在其引导之下,文学类文章大受青睐,试看我们各地的优秀作文,大都带着强烈的文学色彩,而纯议论文则处境尴尬,得分平庸。这或许正是我们学生缺乏分析说理能力的真正原因。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学或高考作文标准中,强调分析思考的议论能力显然更有现实

9、意义。它更符合教学的规律,更符合人才选拔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以此引导,将作文重心转移到众生皆可为、皆需为的“通用基础”性表达能力上来,让虽无文学才华,却思辨能力出众的学生脱颖而出,纠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重感性抒情的文学化倾向,有利于教,有利于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淡化真情实感,提倡真知灼见,在今天,或许更为迫切,更有现实意义。 注释: 1叶圣陶.写作是极平常的事:叶圣陶论语文教育C.郑州:教育出版社,1986:87-88. 2庄文中.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44:360. 3叶圣陶.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概念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3. 4胡永修,周芳芸.巴金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5:200. 5叶黎,林婷.散文:写作教学的问题纠结.语文学习,2011(1):57. 6潘新和.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10):9. 789孙绍振.从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评2010年高考作文题兼论主题概念的严密和统一.语文学习,2010(7):8.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