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03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落脚点。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的富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凝练并打造专业特色是小学教育专业取得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理性地提出通过关注其生源质量、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实力。 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特色 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要求是建立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及“多科性、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突出的特色。“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是小学教育专

2、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学科专业教育的基本取向。“综合培养”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就其文化知识来讲,也充分考虑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是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修课程和以中文、数学、英语为主体的学科基础课程的有机结合。 而这种综合性恰恰是这一专业区别于高校其他专业的“个性”之所在,它要求学生知识面广博,文化底蕴宽厚,并有较强的艺术修养、人文修养和科学精神,从而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迫切要求。“综合培养”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有专长”是在“综合培

3、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与兴趣确定一个专长学科方向。学有专长是本科小学教师同中师、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重要区别,学有专长,才能真正高站位、低起点地从事小学教育,才能实现高站位下的小学学科教学,才能有足够的研究能力,使其成为未来小学教育中某门学科的带头人。 2.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2.1建设具有人文价值取向的特色专业文化 通过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开展具有鲜明的专业导向的社团活动以及在课程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开阔其胸怀与视野,克服传统的教师职前培养中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精神,形成专业情意,理解儿童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所具有的意

4、涵,自觉养成尊重儿童和善于自制的人格品质,能够师心童话,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个人化的学生观,使职前培养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使未来的小学教师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既有专业又有思想的人。教育承担着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职责,应该重视教育的本体性价值,促进人本身的完善。特别是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更要求在职前培养中立足于人的发展,以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建设具有小学教育特色的专业文化。 2.2关注并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所以,和其他专业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志愿报考率低,生源缺乏小学教师应具

5、备的培养潜质,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专业情意的培养和建立、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难度较大。为此,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相关政策倾斜和优惠小学教育专业的报考生,如通过减免学费、设立专业发展奖学金、优秀学生毕业任教后免还部分贷款、订单定点培养等吸引优秀生源,进而增加面试和专业加试,确保具有小学教师潜质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小学教育事业,这是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2.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鉴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迫

6、切需要既有学科学术背景,又有基础教育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不拘一格,合理建设“理论型”和“技法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建立大学与小学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教师必须改变封闭自守的学术方式,走出大学校门,深入到小学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小学教育问题,明确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通过带队见习和实习,使教师有机会以指导者、沟通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小学一线,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奖励专项基金

7、,用于鼓励教师对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教育开展的研究工作,加速教师知识转型并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发展。 2.4构建科学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2.4.1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应特别注重通过教育实践课程,有效整合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教育实践课程,特别要研究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研究怎样使教育学知识有效地转变为教育知识再转变成个体化的教育知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由一个外在的、研究者研究的对象,而更多地表现参与并主动行动,建构实际教育情境能够解释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行动知识,使学生在知识总量的不断变化中更多地表现为策略性知识的权重不断提升。要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目标管理模式,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中。 2.4.2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既要优化小学教师教育的显性课程结构,合理确定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科学建构正式课程体系,以确保知识的基础性、全面性、专业性,技能的规范性、实用性、熟练性,又要特别重视开发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发挥隐性课程对于直接铸造影响学生终身的人品和专业情意、能力的无与伦比的潜在的教育作用,构建养成教育模式,努力开发创建使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协调发展、交融一致的潜在课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