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21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中的“四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中的“四化” 在深化课堂改革的当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四化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四化”即教学内容精炼化、语言生活化、任务驱动化和教学双边化。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课标化、规律化和知识的框架化,达到内容的精炼化;语言的生活化,使历史知识鲜活、生动;任务的驱动化,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氛围民主化,达成教学的双主体目标。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发展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最优化课堂,全面提高课堂

2、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为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构建合作、民主、多元、共生的“四化”课堂。 1教学内容精炼化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其运用全球史观、现代史观、辩证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深化历史课堂改革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使教学内容精炼化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如何才能达到精炼化呢? (1)教学内容课标化充分发挥学校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认真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的考点和考题研究的成果,对历史教材、教辅、课标等各种教学要素融为一体,以课标为准绳,开展专题史与通史相结合的教学,必要时打破原有教材的体系,重新整

3、合提炼做到资源优化、师生同向。 (2)使教学内容规律化如对于历史事件应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改革,应从背景、改革的内容、评价或影响、特点等几个方面去学习;观察历史的角度有作用、影响、意义等几个方面。 (3)历史知识框架化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网络,对知识加以简化提炼,以网络化、框架化的方式对知识体系进行呈现,方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如凡尔赛?D?D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这一专题,可构建如下框架,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2教学语言生活化 为什么现在很多历史课都令人生厌?因为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概念、术语、原理、结论、空话、

4、套话、假话,教师要么进行政治说教,要么进行文艺欣赏,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大都囿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记忆,观察历史的角度只有“作用、影响和意义”等维度,这样的历史课还像历史课吗?它失去了历史知识应有的鲜活和生动,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讲解历史时,用精炼、贴近学生心理的生活化语言,还原历史的生动、活泼和斑斓。如在讲必修二蒙昧的觉醒中的智者运动的意义时,就不要用“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直接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让学生易懂易明白。又如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中的四国条约意义时,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有学生不理解,当笔者把问题交给学生议议时,有学生这样讲到“甲乙丙丁四人都是朋友,当甲与丁

5、发生矛盾时,乙丙会帮谁?显然是两边相劝或既不帮甲也不帮丁”。 3任务驱动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用任务去驱动,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擎,提出真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模式解题的基本方法。任务驱动的关键是预设的问题是否有效,因此,设问时应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和大而泛两种倾向。问题的

6、设置应有科学性,以解决历史问题为目的来预设。 4教学氛围民主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教”,也不能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把课堂教学搞成一个单边的活动。如何才能把教学演绎成一个双边活动呢? (1)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智慧和蕴藏的巨大潜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教师要因时、因实、因势,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有了民主氛围与和谐课堂,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在自然状态下静心学习、潜心思考、全心参与、放心表白。 (2)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有长度、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回答问题时有话可说,考试时有知识可用。 (3)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引导、去倾听、去互动、去启迪,更是去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