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移民”.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52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的“高考移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的“高考移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的“高考移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的“高考移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高考移民”.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的“高考移民” 读白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镇的居民,这厮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这在唐朝可是违法行为,因为唐朝法律规定,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地报考。白居易不傻,绝不会无缘无故以身试法,他之所以去安徽报考,一定是因为当时安徽的录取率比较高。要知道唐朝科考跟现在高考一样,各地录取率高低不等,有的地方考生多、录取的少,竞争激烈;有的地方则考生少、录取的多,轻轻松松就能考中。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说过“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意思就是首都地区录取率非常

2、高,一个长安城取中的人数竟然跟一个大省取中的人数差不多。不光唐朝,两宋和明清也是这样子。北宋时江南考生多而录取少,很难考中;北方考生少而录取多,容易考中。明清时内地考生多而录取少,很难考中;边疆考生少而录取多,容易考中。宋朝文坛大腕欧阳修曾经给皇帝写信说“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录取率低的省份1001,录取率高的省份101,地域差别如此之大,自然让考生们眼红,纷纷玩起旧版的“高考移民”小游戏,白居易只是玩家之一罢了。“高考移民”未必是真的移民,很多考生只是弄一假户口,这招在过去风险不小,因为古代考生必

3、须互相作保,一个考生犯了事儿,其他考生也跟着倒霉,为了自身安全起见,大伙检举揭发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很容易把你弄假户口的事给捅出来。即使你跟同学们关系铁,那监考的老师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还有一道“审音”程序,就是要听听你说话的口音。“这位同学,Where are you from?”“阿拉是老北京啦。”得,一张嘴就露馅儿,你分明是上海人嘛,打回原籍,取消考试资格。除了取消考试资格,古代对办假户口的考生还有别的处罚。我翻过日知录集释,明朝正统十四年有一条新规定凡“冒籍”(即填写户口不实)考生一律黜退,就近发往国子监、府学和县学充当“膳夫”。您知道,膳夫就是厨子。为了规避上述风险,有些考生玩高考移民时不惜血本,让家长在录取率高的省份买地买房,加入当地户籍,从假移民变成了真移民。乾隆朝就有这么两位考生,他们是哥俩,户口本来在江苏长洲,听说北京的进士好考,让父亲花100两银子在顺义县城(顺义归北京管辖)买下一所破旧小院,然后移居其中。按清朝政策,只要你在某个地方置有产业并愿意跟当地人“一体当差”(即缴税和承担劳役),政府一般都会准许你加入当地户口。所以这哥俩顺顺当当成了北京人,顺顺当当考中了进士。摘自 羊城晚报2018年4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