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58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几年,听过很多的课改观摩课,从选拔全县名优教师的优质课到学校普通教师的公开课,几乎每堂课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断,但更多的是“空有其表”的场景。归结起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实质性合作 有些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认为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一个人完成会更快、更省时,与人合作只会觉得烦,因此不愿与他人合作。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 (1)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

3、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合作的需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成绩好的学生参

4、与的机会较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少,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3评价和鼓励重整体、轻个体 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实际只注重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有的

5、学生就会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聊天等。 二、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由于习惯了过去那种“讲授式”教学,现在随潮流采用“合作学习”,对他们来说,充其量只能是“依葫芦画瓢”,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就从合作学习的分组、评价等方面来说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几种方法。 1.适时分组,有效学习 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

6、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对小组而言,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里的“事”就是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真正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功效。 2.合理分组,人人参与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

7、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 3.评价激励,体验合作的乐趣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做深入地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个体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表扬、激励学生的方

8、式很多,如: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兴趣,体会合作的乐趣,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意愿。教师在评价小组学习效果的时候,得出的成绩应该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并且不分高低,都应该是一样的,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形式。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与高效,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