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62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又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和中学生们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我们完全可以突破固有的模式,教学生学习文本传递信息的方法、策略,让学生明白文本是如何讲的,进而实现将文本原生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努力追求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具有客观的语言意义,或称为“原生价值”。准确厘定文本的原生价值,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因为“文本的意义在于表达作

2、者的原意,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是要把握作者的原意,因此,在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中,作者的原意是整个理解活动的核心,文本成了作者表达自己意图并由读者去把握的一个媒介。”中学文言文教学应以文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它的教学价值主要在于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是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选择教学内容。 一、厘定文言文原生价值 (一)原生价值的内涵 李海林先生认为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胡立根在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中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阅读客体的文章,它们的原生价值就是信息传输价值。这些信息

3、传输价值分三类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消闲价值 。 (二)文言文的原生价值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中学语文课本的选文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两汉辞赋,到唐宋古文、明清散文、文言小说,历朝历代的优秀诗文在这里都有显现。 二、厘定文言文原生价值的原因与意义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从教学内容上看一是重“言”轻“文” ,以“言”代“文”, 教师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二是教师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课堂上教师总带领学生肢解每篇文本进行考点训练,忽略了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从教学方法上看一是重讲轻读,教师多采用“字字

4、落实,句句串讲”的方法,成了抢占学生话语权的“讲师”;二是教学模式僵死 ,教学流程无非是介绍作家作品,朗读,翻译,感知文本,简要分析文本或写作手法等。不注重把握文章意蕴,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鉴赏。 3.从教师自身上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开阔,没有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对课文的讲析也仅仅停留在课文材料本身,而没有在深广的学术背景、文化背景下实现对教材的宏观把握。 4.从文言文本身上看时空跨度带来学习的距离感,古代的人事、情理,隔着邈远的时空,总要经过翻译才能呈现,似乎不够亲切、直观。 (二)厘定文言文原生价值的原因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点是有选择的、有重难点的,并不是所有的原生价值都

5、要被充分挖掘,而是选择有效的部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文本的教学价值是隐形的,它隐藏在原生价值背后。因此,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原生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明白了文本的原生价值也就实现了教学价值。 (三)厘定文言文原生价值的意义 1.文言并重,回归本真 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广博的精神涵养,如果离开了文言语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从传统教学上,文本基础知识的教学就应该也必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对应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维度的要求。而获取这些财富,首先就要读懂。 2.因文悟道,文道合一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通过

6、品鉴文言作品能对学生艺术敏感力的培养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文本中不管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还是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 3.传承文化,品味文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重视理解文言文的文化意蕴和挖掘文本的文学价值,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品味文言文语言形式美、分析人物形象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感悟思想美的光华、领悟哲理美的意蕴,引领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达到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三、厘定文言文原生价值的方法 (一)用问题驱动课堂 教学“归去来兮辞”时

7、,围绕“归”字展开从何而归去?为何要归去?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黄厚江老师教学窦娥冤时,围绕“冤”字展开窦娥冤在哪里?如何申冤?冤的本质是什么?这些课例都以“问题”作为支点引爆课堂,撬动学生思维,激活思路,激起兴趣,激发灵感。 (二)设计好教学切口 鄂冠中在解读伶官传序时用四种方法标题切入法、结构切入法、细节切入法、专题切入法。引导学生看到文字背后隐含的作者匠心。 (三)深入微探究教学 冯为民老师在教学赤壁赋时抓住三个典型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而这三个宾语前置句前后呼应,构成赤壁赋内在的文脉,与“乐”“悲”“喜”互成表里。所以分析三个语气词,就能解开文言文语气词的深层文化密码。让学生体会“也”字所含的惊讶、疑惑之情知道苏轼的急切心理和长着情怀;体悟到“哉”字所含的沉重、沉痛之情和无奈、虚无之悲;读懂苏轼情之最深处,感悟到“乎”所含的自信、自慰,对“客”的劝慰与鼓励,既自觉又觉人,就会走进文本深处,使“文”与“言”紧密结合,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悟到文化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