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99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对待,分析原因,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分析原因,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小学生计算时出错原因分析(一)对概念、法则掌握不熟、理解不透。数学概念、法则是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多数学生计算出错的最主要的原因

2、就是对概念、法则理解不透彻。如,学生计算:5.90.01=0.059,2.450=12,就是对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熟练造成的;再如,3.28423.2857+3.28=3.2899,32.6(12.6+7.5)=32.612.6+7.5,这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理解不清楚的结果。(二)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有些学生计算出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有些计算由于数据较大、步骤多,学生看到这样题目情绪就会产生烦躁、没有耐心,因而容易出错。如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往往算式是正确的,但是计算结果常出错。另外一点就是常发生抄错数字,

3、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错误。尤其是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数字更容易抄错。(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不端正。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正确性。部分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不能认真审题,例如,12581258=10001000=1,8.41.21.2=0,8.361.25+2.75=8.364=4.36等错误都是由于不看运算顺序,只忙于凑整;其次是没有认真书写的习惯,字迹潦草,自己写的数自己不认识,或者抄错写错数;再就是没有检查、检验的习惯,计算后不知道回过头去检查、验算。(四)思维定势的干扰,造成计算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刚开始总会有

4、一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数字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再如在计算“3:45到5:35”所经过的时间时,学生算成“5:353:45=1:00=1小时”,这是由于受到了退位减法“退1作10”的影响。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针对以上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谈几点改进措施。(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和定律。计算法则、定律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让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原理,同时还要重视从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引导学

5、生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探索获取法则或定律,这样学生才会理解深、记得牢。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还要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在练习中让学生多讲一讲计算方法。学生只有对法则、定律真正理解掌握了,才能运用自如。(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计算的质量。多数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书写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计算质量。1.认真对照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抄完题后要和原题对照,后一步和前一步对照,横竖的得数和竖式得数对照。2.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不急着去做,先要弄清运算顺序,同时还要分析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审完题后

6、再动笔计算。3.认真书写的习惯。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竖式的横线和分数线要求用直尺去完成;运算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特别是“除号”和“小数点”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4.认真检查的习惯。算完后回过头来再进行检查:竖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再验算一遍;脱式计算的题目,算完后再回过头检查计算方法、检查每一步的过程,只要能做到一步一回头,就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三)培养口算能力,为计算打好基础。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

7、口算能力。1.加强口算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同时,更应及时加强方法的指导,如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口算,等等。2.注意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由于计算题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在口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单调、乏味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在口算训练时可采用活动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转盘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还可以利用口算游戏、竞赛引起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四)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提高计算速度。为了使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熟记一些常

8、用的数据。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得数是整百整千的算式。常用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学生只有熟记这些常用的数据,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五)根据计算中的错列,及时分析纠正。学生初次练习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指导,这种错误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回过头再纠正就会很困难。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选择错例进行分析、交流。如针对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区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达到熟练掌握为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有步骤地长期训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