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387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时代诉求,是落实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意识缺失现象。为此,初中历史教学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史实与人物相结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姚本先认为,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理论或实践问题,随之心理产生了焦虑、探究、疑虑等变化,正是在这种心理变动驱使下,自身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面对大量的历史资料,学生只有在充分的思考、分析、辨别和整合的基础上,才能探究出真实的历史。在历史

2、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的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展示给学生,不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诉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时代的诉求。 21世纪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全球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而创新精神首先要求能够发现问题,即具有“问题意识”。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

3、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比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如何,用怎样的方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都需要教学、科研人员认真分析和努力解决。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落实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科学素养培植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落实历史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但问题意识却很差。尽管我们越来越注重对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培养,但

4、仍局限在课堂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言语交流活动中。在课堂提问的行为上,师生的课堂参与机会严重不公平,教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必然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优发挥。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方面分析。 (1)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传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是顺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此外,有些学生虽然对老师讲授的历史知识存有疑问,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述问题,如何巧妙地把问题提出来,这不仅打乱了学生的思路,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5、。 (2)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在现行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扭曲,认为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会老师讲解的内容就能够得到高分,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所以,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愿意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去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即使有提出问题的想法,也害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所以不敢提出问题。 (3)缺少提出问题的机会。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根本不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的机会。 2.从教师方面分析。 (1)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虽然新课改已实行多时,但是历史课堂上仍然是老师占主体地位,

6、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老师给出统一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记住、背会老师给的答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从来不重视,即使学生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最后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 (2)教师问题意识薄弱。教师没有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依然习惯性地要求学生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老师自身问题意识的缺乏,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如地把握如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都没有正确理解,何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建议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就需要在历

7、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氛围,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完全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胆质疑和批判相关历史观点。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使学生对过去相关历史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鼓励学生面对大量历史资料,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对相关的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亮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下,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的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2.史实与人物相结合。 历史学科的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利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鲜活的事例和发生在其身上的事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评价秦始皇时,教师需首先介绍秦始皇所处的历史背景,即人民群众生活在纷争战乱时代,此时人民渴望统一,而秦始皇通过不懈努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引导下,让学生深受感染,产生问题意识,促使其思考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