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398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全民教育的紧急救护知识推广 目前民众对紧急救护工作认知不足,普通民众对救护技能掌握有限,而社会上免费学习资源匮乏,教学品质无法保障;另外紧急救护风险高也影响救护者的急救意愿。在一些突发事故现场、伤病患者面前,民众往往不知所措,使伤病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急救时机。本文提出建设专业开放实训场地,广泛接受社会参观学习;利用媒体正面社会影响,唤起大众救护意识觉悟;推广非正式移动化学习,实现实时有效趣味学习;重点推广特殊人群培训,形成“从特殊到一般”模式,在全民教育的视角下有效推广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1.现状分析 普通大众在医疗方面的相关救护知识相当薄弱,加上目前急救宣传的大部分只限于止血、包扎等基础

2、医疗救护训练,而对其他例如骨折或是中毒、心脏骤停等相关急救知识的宣传还相当缺乏。社会上除了相关医疗人员,一般民众少有接触医疗救护等相关知识;每当面临突发状况时,往往不知所措而延误了救治的黄金时机,或对于救护观念错误而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缺血性心脏病、卒中、COPD、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癌、HIV/AIDS、腹泻病、糖尿病、道路交通损伤、高血压性心脏病成为十大死因,而上述疾病患者除了恶性肿瘤外,常需要紧急医疗照顾,及时且适当的紧急救护更有助于提升救活几率。 救护时间延迟一分钟,生存几率减少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例如,有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情况发生时,旁边的人施行心肺复

3、苏术(CPR),则随着心脏停止和除颤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延迟一分钟,生存存活的几率减少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在大部分心脏停止和除颤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中,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两倍至三倍的心室颤动突发性心脏停止的生存存活的概率。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开展救护行动,必须发展完整的紧急救护系统,普遍推广急救常识,最大范围实施急救技能的普及。 2.存在问题分析 (1)普通民众对急救工作认知不足。一份名为关于开展公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培训的提案的文件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的突发事件高达上百万次,而相当多的伤亡是因为没有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根据调查,一般民众普遍认为紧急救护工作主要是专业人士的职责,而民众最大的义务是尽所

4、能帮助患者远离危险源,或拨打救护电话。殊不知,在等待专业人士到达前的时间是救助的关键;首先发现事件的人掌握了生命救护的黄金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被救者的生存几率。 (2)普通民众掌握的急救能力有限。普通民众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发达国家每35人中间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而我国民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则比较肤浅。例如,对饮酒昏迷、溺水、鼻出血、烧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高,但对于火灾、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欠佳。专家呼吁,应在一批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和四大技术等急救知识,以提高社会人群对突发灾难事故和急病的应急能力。 (3)急救风险高,影响救护者意 愿。民众需要承

5、担急救风险,对提供帮助产生较高的警惕性。尤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民众对风险的承受力。民众在遇到危机的那一刻产生了救护的顾虑,不愿承担后果,害怕伸出援手,甚至不敢提供帮助。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发生不是偶尔的情况,必须对急救风险的知识进行普及,使民众掌握准确的急救程序,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4)免费学习资源匮乏,品质更是无法保障。现在获取学习信息的方式来源于社区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救护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市面上有一些急救知识学习的APP软件,以及现场急救指南、家庭急救等微信公众号,把专业急救常识推广至社会,引入到民众生活中。但就目前的学习资源而言,学习方式表现为单向沟通,缺少互动

6、,技能运用过于简单。教学推广方式较为单一,以文字为主,有部分采用图片形式,极少数有简短视频设计,表述缺乏张力,重点、难点不明显,对错误示范强调不够,使受众即便阅读了资料,也很难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3.解决方案 (1)建设专业开放实训场地,广泛接受社会参观学习。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设专业开放式实训场地,设计模拟生活场景。最广泛的接收社区、企业、各级学校、消防、交通等单位的参观与学习,建立完善的急救培训实践体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并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培训,让民众真实感受到危机突发状况下紧急救护重要性;加强个人的医疗急救知识水平,以期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与判断。

7、 (2)利用媒体正面社会影响,唤起大众救护意识觉悟。利用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进行公益广告的宣传、正能量的传递,唤起更多普通大众的意识觉悟。特别是对青年人的培养,他们年轻富有活力、活动接触面广、知识技能接收度高,通过学习现场救护知识,不仅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好的知识传播载体,指导家人或朋友等为今后普及现场救护知识献一份力。给年轻人更多正面的指引,理性正确看待救死扶伤的道德要求,发挥其应尽的社会义务。 (3)推广非正式移动化学习,实现实时有效趣味学习。推广移动学习,通过游戏,实时对话,把空闲的时间结合起来,化零为整。急救常识推广也可采用。由于科技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

8、、平板电脑等来达到网络移动学习的目的。便携式的移动载体作为医疗救护知识学习工具是比较恰当的,构建一个移动救护训练的行动学习系统,让民众可应用移动平台模拟急救学习情境,从中获得疾病相关的医疗救护知识与技能。构建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讨论、评价、学习记录及进度追踪等的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者透过任何移动载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自由取得想要学习的知识与内容。音频、视频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媒体,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媒体本身的感官效果。它们更加灵活、形象,并且在手机上播放该类媒体相比于网络情况下更加顺畅流利。甚至可以开发手机游戏寓教于乐,突出其新颖、有

9、趣的特点,实现非正式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学习。 (4)重点推广特殊人群培训,形成“从特殊到一般”模式。在一些特殊人群中重点推广救护员培训。特殊人群包括警务人员、在校学生、驾驶员等人群,特别是服务行业的一线工作者,更是重点培训对象。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在安全保障能力。服务行业安全保障能力突出表现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水平。目前安全保障硬件设备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软件也正在逐步提升。而紧急救护能力是考核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些人群中率先推广,重点培养急救技能与救护意识,利用服务行业接触面广、活动性强、影响度深的特点,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模式,成为普遍推行急救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公民急救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欧美发达国家急救能力的培训普及率平均为20%,其中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40%,德国高达80%,美国为30%。而我国的培训普及率不足2%,可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只有不断推广民众紧急救护培训,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才能增强自救互助能力,实现生命有效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